第十单元 交通运输(二)
迎亚运·呼唤文明驾驶:交通堵塞大患在于缺车德
来源: 羊城晚报 2007-03-28
七成司机自认有“缺车德”行为,广州首个“礼让日”呼唤文明驾驶
本报记者 傅汉荣 陈晓璇 冯小静 通讯员 吴楚斌 黄红英 交宣 68%的司机承认自己曾有“缺车德”行为,46%的司机曾因不文明驾驶行为被罚款或扣分!今天是本报与广州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广州首个“礼让日”。据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之前组织的“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开车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已成妨碍广州城市交通秩序一大“元凶”。广州交警部门统计,截至去年11月,广州(含两区两市)共有机动车1823908辆,驾驶员2032750人。广州城市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目前也已达每百户近10辆。广州,正迅速步入汽车社会,成为“车轮上的城市”!一项有6340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近5000人认为交通不畅的原因和司机车德太差有关。一方面是机动车及驾驶员数量以“几何级数”暴增,一方面是汽车社会应有的文明和道德体系仍然滞后。亚运会临近,“车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凸显!
症状
司机:强行抢道最缺车德
行人:过路口抢道最缺德“车德”,顾名思义,就是司机驾车时应注意遵循的公共道德行为。据《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报告列举,目前驾车者中不讲车德行为主要有:开车打手机;拐弯、并线、起步、停车不打转向灯;强行抢道和乱穿插变线;会车时不关大灯;乱停乱放;在快车道里慢行;向车外抛掷杂物或吐痰;在住宅小区里乱鸣喇叭等。“强行抢道”位列“缺车德行为”榜首——接受问卷调查的司机中,51%最痛恨塞车时其他车辆强行抢道,认为最易导致措手不及,酿成交通事故。有趣的是,68%的司机同时又承认自己曾有“缺车德”行为,其中就包括强行抢道、乱穿插变线,开车打手机,乱停乱放等。对行人来说,认为最“缺车德”的行为是驾车人士“仗车压人”——68%的受访行人认为,许多车主驶过路口和斑马线时非但不减速,还与行人抢道,导致行人过马路时险象环生。此外,汽车挤占人行道停放、开车时向车外抛掷杂物或吐痰、在住宅小区里乱鸣喇叭等现象,均位列行人最厌恶的不讲车德行为前茅。据广州市交警支队有关人士总结,目前广州驾驶员不文明交通行为集中表现为三大类:一是车辆乱停乱放,占据车行道或人行道停车,影响他人出行;二是超速行驶、随意穿插变线等,极易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三是发生事故后,一些车主在现场占道争辩,导致交通拥堵。交警部门认为,这些随处可见的交通陋习,影响了广州交通环境,引发了大量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非好好整治不可了!
病因
四成多人认为司机缺乏素质 两成多认为管理水平须提高中国汽车保有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20,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球总数的1/5!同时,由于“缺车德”等行为导致的交通拥堵,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到底什么原因令“车德”问题如此凸显?《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归根结底是“司机个人素质的问题”;31%的人认为这是由于目前交通法律法规对不讲车德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过,也有22%的受访者认为“与广州目前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有关”。“修路速度赶不上汽车增长速度,更主要的是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还不够高。在广州开车想要百分之百讲车德,难哪!”某单位车队司机陆先生说。陆先生举例,开车时“穿插变线”有时真的是不得已!因为广州的道路交通设计和管理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令驾车人士有时无所适从。例如黄埔大道隧道西行方向,开车过隧道去体育西路,稍不注意就错上去内环路的车道,出隧道后如不压实线变线右拐,难道让他上内环路兜一圈再掉头回来?对车德缺失根在“处罚力度不够”的观点,有交警部门人士认为“不能苟同”。“许多‘缺车德’现象看似小节问题,其实都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越秀区交警大队一位老交警说,“强行抢道和乱穿插变线行为罚款200元,开车时打手机罚200元,向车外抛掷杂物罚100元。不讲车德,就是交通违法!”
药方
考车牌时就下力抓车德教育 运用科技手段狠治“缺车德”车德问题不仅关乎交通环境,还关乎广州的城市整体形象,特别是2010年亚运会就要在广州举行。对此,“广州形象大使”庞波认为,提高司机素质和政府不断改善道路应同步进行。广东省政协委员林茂光也注意到“车德问题”。在今年省两会上,林茂光提交了一份提案《严格路面行驶车辆驾驶员规范有序开车的建议》,呼吁严格驾驶证照考核,加强对驾驶员的思想、技术、品德等素质教育,倡导文明礼貌开车,和谐上路。“提高司机车德须从源头抓起——在考车牌阶段就下力气抓驾驶道德教育。”家住番禺的私家车主小符很赞同林茂光的建议。他至今对几年前学车考牌时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车管部门的教员钟老师上第一课,既不讲交通规则,也不讲驾驶技术,而是一开堂就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道德。开了几年车,现在越发觉得这堂车德课太重要了!”对付“缺车德”行为,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广州交警部门表示,目前交警的办法是强化监控系统抓拍、民警在制高点摄像取证、路口现场执罚以及巡逻警车跟踪拍摄等四大措施。“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首次将文明驾驶知识列入考试范畴。这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素质,从源头上解决司机不讲车德的行为。”广州市交警支队有关人士称。
世相深看:仅是车德问题吗?
金羊网 2007-03-29
□车一行
近日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文明驾驶问题,有观点认为,广州交通拥堵的大患是司机的车德问题。而在笔者看来,真正的主要问题还是在管理上,在法规的落后方面。
先说法规方面。治理交通和治理社会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要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能模糊,大家才可以很容易地去执行。不能靠“车德”去礼让,否则,到底应该谁让谁?如果大家都礼让,这车还怎么开?如果每辆车都是“宁让3分不抢1秒”,我看从天河开到五羊新城都得一天时间。我曾经看见过公共汽车上的一幅标语:“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真让我笑破肚子。这让来让去,马路不是更拥堵了吗?如果这次A让了而B不让,那下次A还会让吗?
因此,如果在法规上很明确,在何种情况下谁先行,用得着让吗?谁违规,造成事故谁负责,清清楚楚,到时候马路上就没有那么多扯不清的事情。比如,两条同等权利的车道并成一条车道,国外的交通规则明确规定,必须是两条车道轮流开出一辆车。而我们的交通法规并没有规定,因此大家就比赛开车技术去抢位,结果当然是堵了。
没有交通灯的交叉路口:国外的交通规则明确规定,路口有“STOP”标志的路,让给没有“STOP”标志的路,如果四个路口都有“STOP”标志,则先到路口标志线者先开,如果一起到,则处于右边的车先开。违反规定者,交通事故负全责。而我们的规定是:次马路让给主马路。但路口并没有写清楚哪条是主马路,哪条是次马路,如果两条路看起来差不多大小,或者小路流量比大路多,谁是主,谁是次?谁让谁?发生事故,谁应负责任?我刚到国外开车时,一次从有“STOP”标志的路口开出,远远看见左边有辆车开过来,我以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减速让我,结果左边来的车根本一点都不刹车地冲过来把我撞了,清清楚楚是我的错,根本没有任何辩驳的借口,最后我负全责。
再讲管理方面。很多大马路的车道上,大大的白字写着“小型车道”、“大型车道”,当你按着车型顺着走,突然白字又变成“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直行车道”,你说你该顺着哪条车道走?你走哪条都是违规,你想不违规就没有车道可走。既然这条“规”可以违,那其他的规也可以偶尔违之?不严肃的规则,怎么会有人遵守?
在国外,划好的车道是一定可以顺着走的,即使正前方有障碍物,你只要顺着车道线走,肯定可以绕开障碍物。但广州的车道就不一定。你试试顺着天河东路,通过天河路路口往南或者往北走,其中的一条车道可以引领你冲上花基。处于这条车道上的车,当他们突然发现无路可走时,就赶紧向左右两条车道挤,这能不造成拥堵,能不事故多吗?
在国外,当接近大交叉路口时,所有车道会稍微往右歪,然后左边“生”出一条左转车道,这样直行的车就可以继续直走,左转车开进左转车道。而我们呢?左边的车道本来还是一个直箭头,突然就变成了左转箭头,想直走的车就赶紧往右车道挤,这也会造成拥堵,容易和右车道上的车发生碰撞。
我们的管理指导思想,是堵而不是疏,长长的马路不准转左,逼着汽车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掉头,大大增加了马路上的汽车流量。
有一次我在广州开车,一辆摩托车从我的右车道突然窜到我的前面差点被我撞上,我一气之下按了喇叭,被路过的交警逮着开罚单,我说你是看见那摩托车的,你为什么不罚他违章变线?如果我把他撞倒了怎么办?那交警竟然说那我还是罚你,因为你撞了他。我为之气结。这到底是交警不懂交通规则,还是交通规则没有写清楚?怪不得满大街的车都喜欢把自己的车头插在别人的车头前来抢位,因为交通规则,或者说执行交通规则的交警,不在意谁违规,只在意谁撞了谁,只保护被撞者。
红绿灯的时间控制,也是一个问题,有些路口时间太长,有些又太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调节。国外有很多地方,把感应器埋在路下,当感应到路上没有车时,就提前转换红绿灯。
国外有些地方,是由保险公司来管理汽车驾驶员,包括考汽车驾照及汽车登记上牌。这其实很好,因为汽车安全驾驶与否,与保险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他们会很认真对待。
有些车德问题,是被落后的管理和规则“逼”出来的。今天广州汽车驾驶员的组成与十几年前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以前大部分的汽车驾驶员都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但今天却是倒过来了,这些有文化、有修养、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怎么一开车就没有“车德”了?
每日一句
有些车德问题,是被落后的管理和规则“逼”出来的。以前大部分的汽车驾驶员都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但今天却是倒过来了,这些有文化、有修养、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怎么一开车就没有“车德”了?
交通堵塞只是“车德”问题吗?
《交通堵塞大患在于缺车德》这样的大字标题,摆在昨日本地某报的头条位置上煞是醒目,让人欲先睹为快。
报道说,68%的司机承认自己曾有“缺车德”行为,46%的司机曾因不文明驾驶行为被罚款或扣分!据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开车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已成妨碍广州城市交通秩序一大“元凶”。报道称,亚运会临近,“车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凸显。报道同时为广州首个“礼让日”背书:呼唤文明驾驶。
“交通堵塞大患在于缺车德”?开车不讲“车德”已成妨碍广州城市交通秩序的一大“元凶”?这样的判断表述,顿时让人觉得广州的交通拥堵主要是“车德”问题,但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笔者详细看完报道,咀嚼再三,也实在推论不出上述结论的。
报道援引“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的结果:一项有6340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近5000人认为交通不畅的原因和司机车德太差有关。在这要提请注意的是:一、这是一项网络调查,其调查问卷设置是否合理,由此得出的结果是否准确、科学呢?这些都值得深究;二、即使按照该调查结果,也只是不到8成的被访者认为“交通不畅和司机车德太差有关”,“与车德有关”(这个当然有关)是否就能推论出“交通堵塞的大患在于缺车德”、妨碍城市交通秩序的一大“元凶”?似无充分理据,值得商榷。即使报道不厌其烦,详细列举了一些缺“车德”的现象,也不足以推论出这个结论的。也就是说,从这个报道的理据本身,就难以支撑其结论的。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交通堵塞大患在于缺车德”这一结论,不是由交警部门的实践而得出,也不是由具充分调查数据、经严密论证的调研报告而得出,而仅仅是凭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而得出。
笔者以为,这种建立在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基础之上,没有准确、科学、可信的数据支持,又未经严密论证的所谓“城市交通大患在于缺车德”的结论,是缺乏说服力的,难以令人信服。这种似是而非、可堪质疑的结论,不仅会在市民中造成误会,更严重的是还可能掩盖真实的问题所在,进而误导整治城市交通堵塞的相关决策,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据城市交通问题的专论文章,影响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车辆高速度增长、城市高速度增长、道路交通设施少、轨道交通极少、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设施极少、车辆发展与道路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之间不协调、道路交通建设与交通拥挤区域缓解不协调、混合交通与占路严重等十大方面,而其中没有“车德”的影子。
抛开上面这些宏观的问题,即使具体到广州市的交通堵塞而论,“车德”似乎也难以成为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广州的交通堵塞原因很可能在三方面:一是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缺陷,二是交通管理效率和水平尚待提高,三是交通规划尚有不合理之处。
先说第一点,只要问问司机佬,就能轻易地指出广州道路设计上的一些具体缺陷,如不少司机指出黄埔隧道的连接设计不合理,又如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只扩路、不扩桥”现象(如广州大道、广州大桥,乃至洛溪大桥)——扩路使车流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集中,但窄桥就成了交通的“瓶颈”,这以广州大桥、洛溪大桥最具代表性。这些都多少可以说明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尚存较大缺陷,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加剧。
同样不容否认的是,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和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处理路面交通的效率,尚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说效率低下。同时,交通管理手段比较僵化、单一,一些智能、高效的手段未能完全派上用场。比如,广州目前已建设了一个据称亚洲第一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但其使用以来效果如何却未见介绍,而城市交通的管理也未有大的改善。有利剑在手,或因缺乏相应的手段配合,利剑变成了“钝刀”,可惜了。这算是城市交通管理“软件”上的缺陷。然而,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过来又对于司机的守法、秩序意识、文明驾驶等构成莫大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司机“车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点是,现行的城市交通规则也有不合理、不人性化的问题。这也是有待修正的。
上述三个方面,是否就是广州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我不敢说,但与“车德”问题相比却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要大许多的关键问题。倘若忽视这些关键问题,而死磕司机的“车德”问题,实在是主次颠倒了,未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倘若藉通过提升司机的“车德”来治理交通堵塞,也是收效堪虞的,治标不治本。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假设一部公交车在洛溪大桥上抛锚,导致几乎整条广州大道变成了“露天停车场”的时候,任你“车德”再好也是寸步难行的。对于广州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如果病因弄错了,接下来可能就开错药方了。
但不管怎么说,提高司机素质,提高司机的“车德”,终归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畅顺。(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