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科普文章(一)
现代计算机的演变
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的短短50余年间,电子计算机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人们正在为研制第五代智能计算机而努力。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是任何人在事先都难以想象的。
从埃尼阿克诞生时起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是第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1951年6月14日,由莫克利和埃克特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正式交付使用。这是一台串行运算同步控制的计算机,它不仅能做科学计算,而且能做数据处理,从而为计算机研制进入更广阔的领域开辟了道路。在195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使用了 UNIVACI(下图右上)处理选举资料。在选举结束45分钟后,计算机就成功地预报了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的消息,令美国朝野大为震惊。从那时开始,计算机的功能得到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计算机本身从实验室的单机试制转向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年产计算机已达几百台,计算机工业初具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年产计算机上千台。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核武器研制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中,推动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这一代计算机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存储技术很不成熟。
1959年,美国的菲尔克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表明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台阶。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耗电小;采用晶体管做逻辑元件,并使用了快速磁芯存储器,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下子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容量从几千字提高到十万字。体积成倍缩小,售价也成倍降低,这立即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引发了一次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突然出现了计算机的“爆炸性发展”的局面。从1951年到1959年,美国装机总数为3000多台。而从1960到1962年,短短3年即安装了7500台计算机。到1965年,美国共有2.3万台计算机。计算机数量增长之快难道还不够惊人吗?这期间,为适应计算机工业生产和用户的大量需要,一些计算机厂家开始开发计算机族,即系列产品。例如,久负盛名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相继推出了以科学计算为主的大型计算机族、大型数据处理机族和中小型通用计算机族。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更加扩展了。
1964年4月7日,IBM公司宣布研制成功360型系列计算机,以此为标志,计算机迈进了第三代。第三代计算机的最大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少,体积也更为微小,使得计算机的造价大幅度降低,计算机的性能有了极大的飞跃。IBM360型计算机(上图右下)是迄今为止历史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一个通用计算机系列。它具有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的特点。它可以代替第二代各种类型的大多数小型计算机。正是从第三代计算机时代起,计算机进入普及阶段,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过程控制、教育、实验室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到第四代。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最新推出了名为4004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片。以这类微处理机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微型计算机。它使计算机进入了几乎所有的行业,甚至渗透到办公室和家庭,并用于游戏和娱乐。巨型机的诞生也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数千万次至数十亿次。这类处理速度极快、存储容量极大的计算机系统,在现代化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军事防御系统、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大范围统计、复杂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和各种应用背景的强劲支持下,非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研究和所谓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开始了。与此同时,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研究中,非图灵计算模型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了重视。目前,人们正在试图研制第五代计算机。这种机器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它将有处理人的自然语言的能力,能够实现人机对话;而且有高度的智能,其功能将大大超过现有的各种计算机。它不仅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各种作业,而且能在办公室和商业服务等行业从事多种智力型劳动或服务工作。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成熟,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不断地将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远程计算机网络。通过这样互相连接的网络,计算机能方便地交换信息和数据,实现所谓的“资源共享”。
总结计算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需求是计算机得以发展的外在推动力。要想制造出新型的计算机,除了经费的支持之外,必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二是要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变迁>>>
4位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折射改革开放30年历史
藏族老裁缝30年的生活变迁
图片记录华西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史
离婚官司30年变迁:从“单位点头”到“法院速判”
桂林: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旅游变迁历程
生活变迁展
中国人理财方式的变迁
[见证时代变迁] 二十五年流行语
计算机的由来
作者:陈雅婷 发表于:2006-05-08
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才不过50多年的时间,可是发展却很快,已经经历了四代,可以说是人丁兴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名为埃尼阿克。它由18000多个电子关等元件组成,占地170多平方米,相当于三个教室那么大,体重30多吨。它每秒能运算5000次加法运算。我们把这种电子管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埃尼阿克诞生十几年后,它的儿子也出生了。这就是身体里装满晶体管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第二代计算机。它的大小只有埃尼阿克的百分之一,但每秒钟的运算速度可达10万次。
又过了七八年,计算机家族又添了一位新成员——身体里装的是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我们把这种计算机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它的体积更小了,运算的速度却更快了,达到了每秒几百万次。
大约到1970年前后,计算机家族最年轻的成员诞生了,这就是身体里装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上亿次,体积也更加小巧了。我们在学校和家里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就是这种计算机之一。
因特网来到中国
传媒改革30年大事记:央视春晚 因特网 周老虎
2008年11月19日 来源:《传媒》
1994年因特网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
1994年4月,世界上第一种中文网络电子期刊《华夏文摘》出版,标志着中文网络电子期刊的诞生。
1994年5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的通知》,在政策上为传媒集团化开辟了道路。
1995年《大话西游》
1995年1月12日,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神州学人》每周五以电子邮件形态将内容送上因特网。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出台实施。
199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报纸质量管理标准》。
1995年5月15日,瀛海威成立,开始向中国人启蒙何谓Internet。同年9月30日,在一台486 90MHz电脑上,中国第一台以商业为目的的网络服务器开始运行。如今,瀛海威已然不在,但"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宣传口号让人无法忘记。
1995年8月,电影《大话西游》在国内播出,引发了长达数年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经典对话。周星驰系列搞笑电影开始被大陆观众追捧。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率先将自己的新闻信息搬上国际互联网,不仅标志着中国国内第一家日报上网发行,也揭开了国内媒体大批上网的序幕。
1995年,北京新闻界编辑记者兴起"换笔"热,电脑成为报社新装备。
2004年4月15日,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文顿·瑟夫博士(右)造访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全功能接入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钱华林研究员(左一)等的陪同下,他参观了中国第一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路由器和第一台CN域名服务器。 新华社资料图片
移动通信工具的变迁
课文类型
|
课 文
|
页码
|
朗读
|
生词和练习答案
|
课外阅读
|
通读
|
计算机家族的变迁 |
112
|
|
生词
答案
|
|
略读
|
初学电脑的日子 |
117
|
|
|
认识你的大脑 |
120
|
|
|
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
122
|
|
|
查阅
|
国际互联网在中国 |
124
|
|
|
中国风筝与科学发明 |
127
|
|
|
人体内的惊奇数字 |
1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