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历史文化(一)
中国京剧
京剧,是中国文艺百花园里一枝娇艳的花朵,她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戏曲中保留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致、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成普遍、影响最深远的剧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而作出的卓越贡献。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蛋(揺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主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京剧脸谱
>>>京剧知识
刘曾复,公认的脸谱艺术大师,曾向杨小楼、钱金福等人学习脸谱勾勒技法,并将其仔细记载下来。如今,刘曾复的徒弟盛华接过老师的画笔,一笔一笔地描绘了一幅长达25米、绘有588个京剧舞台脸谱的长卷。
那么,脸谱为什么如此多彩,那些早已淡出舞台的脸谱又是如何准确还原的?敬请收看CCTV《百科探秘》栏目《面上春秋:脸谱》节目视频。
面上春秋大有玄机 大师解密京剧脸谱
京剧的艺术特点
京剧是戏曲的一种,它的特点基本和戏曲一致。
第一: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第三: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京剧的艺术特色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其表现手段十分丰富,唱、念、做、打俱全,而且这些手段都具有严格的程式,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非常自由,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使观众在欣赏戏剧时,随着演员的念白 歌唱和表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京剧的角色称为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生是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净又叫“花脸”,丑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在这四大行当中,又有细分,如生行的“老生”、“小生”、“武生”;旦行的“青衣”、 “花旦”、“武旦”、“老旦”; 净行的“铜锤” 、“架子”、“武净”;丑行的“文丑”、 “武丑”。不同的行当,在唱、念、做、打、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京剧进校园
2009年5月25日,北京一七一中学的学生在登台演出前交流。当日,北京市一七一中学举办第三届京剧校本课程暨京剧进校园一周年汇报演出,选修京剧校本课程的学生轮番登台,表演了《四郎探母 》、《凤还巢》等传统剧目经典名段。目前,京剧这门艺术已在校园生根发芽,吸引了一批喜爱京剧、喜爱传统文化的学生参与,正逐渐孕育成为校园文化奇葩。新华社发(周良 摄)
答案
返回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