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姻:老配少型降 外女中男升
去年上海涉外登记结婚2960对 离婚人数也明显上升
2007年03月22日 来源:东方网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涉外婚姻在上海已被看作是十分普通的事情。来自上海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沪上涉外婚姻逐年增多,2006年,全市共办理涉外、涉侨以及涉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的结婚登记2960对,比上年上升22.97%,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涉外婚姻的离婚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去年全市办理此类离婚355对,比上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涉日婚姻居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已达4万多人,再加上商务停留及其他原因驻沪的外国人等,在沪外国人数约10万人。
在涉外婚姻中,涉日人数最多。这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成为上海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中也以日本籍人数最多,因此上海人和日本人的通婚大量增加,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
两地分居成离婚主因
20年前上海涉外婚姻几乎是清一色的“沪女外男”型,目前上海女性和外国男性的结婚年龄差平均是10.5岁,其中有13%的夫妻几乎是两代人,整整差了20岁。
据有关资料,加拿大人和中国人结为夫妻的,离婚率最高。日本丈夫和中国妻子离婚的居其次。据调查,两地分居是导致涉外婚姻解体的主要因素。结婚之后,国外或本地一方往往返回国内或被派驻他国,而另一方因不愿离开家乡或因签证不能及时办理而导致两地分居。虽然现代科技使得通信联系变得十分便捷,但语言的倾诉并不能慰藉心灵的孤独,情随境改,再牢固的婚姻基础也难以面对长期大洋两岸的分居生活。
部分婚姻夹杂功利性
国内一方对功利的追求是造成涉外婚姻破裂的另一个原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委员会委员舒心称,涉外婚姻存在盲目性和草率的特征。一些女性把与外国人结婚作为改变生活状态的手段,或谋求经济利益,或为出国、出境等为目的,功利性太强。
此外,部分上海女性对异国异地的实际生活状况和丈夫的经济实力并不十分了解,片面追求有汽车、洋房的生活目标,向往国外生活。一旦到了国外,却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造成心理上较大落差。
加之配偶与自己年龄、兴趣爱好差距较大,使得原本感情基础薄弱的婚姻不堪一击,在痛苦中结束。
共同文化背景缺失造就不稳定性
婚姻专家认为,涉外婚姻较内地婚姻相比是高风险的,它的不稳定性更高。
从传统上讲,中国人更讲究门当户对;而涉外婚姻,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双方在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双方不能很好地沟通,这些因素就会成为婚姻的障碍。
专家认为,这些障碍使得涉外婚姻在浪漫之下,隐藏着较高的不稳定性。减少这种不稳定性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社会开放程度、文明程度、国际化程度以及社会观念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需要夫妻双方的相互理解、包容与尊重。
不稳定性高 上海涉外婚姻并不如看上去美
2007年03月22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 来自上海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上海涉外婚姻逐年增多,2006年,全市共办理涉外、涉侨以及涉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的结婚登记2960对,比上年上升22.97%,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涉外婚姻的离婚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去年上海办理此类离婚355对。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在涉外婚姻中,涉日人数最多。这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成为上海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中也以日本籍人数最多,因此上海人和日本人的通婚大量增加,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
据有关资料,加拿大人和中国人结为夫妻的,离婚率最高。日本丈夫和中国妻子离婚的居其次。据调查,两地分居是导致涉外婚姻解体的主要因素。而国内一方对功利的追求是造成涉外婚姻破裂的另一个原因。一些女性把与外国人结婚作为改变生活状态的手段,或谋求经济利益,或为出国、出境等为目的,功利性太强。
婚姻专家认为,涉外婚姻较内地婚姻相比是高风险的,它的不稳定性更高。从传统上讲,中国人更讲究门当户对;而涉外婚姻,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双方在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双方不能很好地沟通,这些因素就会成为婚姻的障碍。
结婚登记人数又创纪录 涉外婚姻是平时的20倍
2007年02月15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王孝武 通讯员周钢实习生刘明珊曾琳)昨天是情人节,婚姻登记再次出现“井喷”局面,达到创记录的1500多对,比去年同期多出了将近50%!记者在多家婚姻登记处,感受到了这火辣辣的热流。
登记处的玫瑰不够用
“早料到今天人多,但没料到这么多。”武昌婚姻登记处负责人冯际红告诉记者,早上7点多就有人排队了,到8点多的时候,候登区黑压压的都是人,登记处只好把会议室腾出来,给前来领证的新人休息。新人李超和彭琦,踩着上班的点来到登记处,结果让他们大叫“失策”——前面已有58对新人在排队了!根据往年的经验,硚口婚姻登记处昨天准备了50朵玫瑰花,准备送给新人。结果不到中午就发完了,全天登记了130多对新人。
返乡青年收获浪漫
昨日下午,从海南打工回家的小黄,刚下火车就带着女朋友直奔蔡甸婚姻登记处。拿着大红的结婚证,他乐呵呵地说:“今天这个日子好,结婚探亲两不误。”据统计,选择在情人节这天登记的“返乡青年”,多达360多对。“今年情人节在春节之前。返乡过年的新人搭上浪漫的顺风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武汉市民政局有关人士分析说。
涉外婚姻是平时的20倍
昨日下午,法国小伙子Yves和他的武汉女朋友梅洁,在武汉市涉外婚姻登记中心领取了结婚证。Yves和梅洁是2002年在网上认识的。当时Yves在武汉大学学习,梅洁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去年,他们双双在上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们选择情人节结婚,很有纪念性。”Yves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情人节本是西方的节日,昨天共有40多对新人走进涉外婚姻登记中心。而平时,每天只有1-2对涉外婚姻登记!
天河昨日婚姻登记破纪录
2007年02月15日 来源:广州日报
新人们在情人节领结婚证,喜上加喜。高鹤涛 摄
本报讯(记者曾卫康)不仅年轻情人,连花甲恋人也在情人节领结婚证!昨日,广州市各大婚姻登记处“人满为患”。其中,刚刚在天河区婚姻登记处领到结婚证的63岁的刘伯说:“金猪年再加上情人节,喜上加喜。”据了解,昨日全市600多对新人登记结婚,天河区以破纪录的260对位居各大婚姻登记处当日办理登记新人数之首。
折叠椅上熬夜等办证
为了赶早,昨日一大早,广州市不少婚姻登记处门前就出现了“人龙”。
刚刚在天河区婚姻登记处领到结婚证的63岁刘伯说:“早在年初,我们就已经商量好领张情人节的‘证’。为了这个心愿,天没亮,我们就等在了天河区民政局门口。”
老恋人赶早,年轻的新人们也赶早。工程师孟先生为了在情人节领到结婚证书,昨日凌晨零时就搬着折叠椅等在天河区民政局门口。“因为没有预约,我只能带把椅子赶早。女朋友是凌晨3时过来的,能在情人节登记,早点来也值得!”上午9时,这对情侣办完了登记手续,相拥着离开民政局。
天河区婚姻登记处负责人说,天河区民政局为登记工作做了很多准备,增派了8名工作人员在登记大厅当“服务员”,使4名婚姻登记员更加专心为新人办证。“早晨6点半已经有十多对等在外边,我们预约只有60对,但到中午已经登记了190对。”
据了解,天河区婚姻登记所昨天共登记260对,再创日登记最高纪录,其中,有3对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67岁,但精神矍铄,态度自然,坦言“花甲老人也要浪漫情调”,得到周围新人的祝福。
今年领证比去年更火爆
下午3时,记者来到荔湾区婚姻登记处,仍然可以发现大厅内难觅“立足之地”。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情人节就有个结婚的高峰,“狗年旺旺,是个结婚的好年头,但从情人节情况来看,金猪好像更受欢迎。”据了解,荔湾区昨天有90多对新人登记结婚,高于去年同日水平。
据悉,天河、越秀、荔湾、海珠等区登记结婚的人数都比平日增加,老城区共有600多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
南京上演“万人相亲大会”
2006年01月03日
早报讯据南京日报、东方早报报道,前天上午10点左右,南京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相亲大会”,万余名男女青年和他们的父母聚集在白马公园,找寻、代寻“另一半”。
据悉,这一由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办的“万人相亲大会”将持续到今天,主办方甚至有意将每年元旦打造为南京的“爱情节”。
活动总策划许晓明介绍,组织方已将通过审核的青年男女的资料录入电脑,制成信息库,并为每个人随机编码,制成相应的“相亲广告牌”。昨天,白马公园的大草坪上布满“相亲牌”。
相亲牌”分两种颜色,女孩子以红色为底色,男孩子以蓝色为底色,上面注明了年龄、身高、学历和个人简介等,但不透露真实姓名。每块牌子上都有编号,若有人感兴趣,就将自己的“彩蝴蝶”——也按男女分蓝红两色、印有蝴蝶图案的卡片贴在“相亲牌”空白处——“彩蝴蝶”上也有编号、电话、“爱情宣言”等。一旦“相亲牌”的主人与求爱者情投意合,双方即可交流。
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李树勤介绍,此前,他们举办过两次“父母相亲节”,反响很好。除了“挂牌寻亲”,主办方还在昨天、今天举办“大龄青年”、“美丽淑女”、“高学历、海归”等数个专场。
对此,江苏心理卫生学会专家周正猷表示,当代青年找对象难固然有社会原因,但父母代为报名、回归传统的“相亲”模式也使人担忧,“孩子严重的依附心理,使他们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而‘代办’婚姻对孩子是不是适合又很难说。”因为“相亲大会”提供的只是舞台,为解决青年人的终身大事提供便利,至于能否走进婚姻殿堂,这不是社团组织、父母能解决的。
韩国逾半数成年人对婚姻态度消极
2007年03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首尔3月21日电(记者李拯宇)韩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19岁以上的韩国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不一定要结婚”,对婚姻持消极态度者的比例较前年显著增加。
盖勒普公司日前对韩国各地1514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男女人数各占一半。调查结果显示,53.7%的受调查者称“不一定要结婚”。该公司2005年进行的同类调查中,只有37.2%的受调查者持这一观点。
调查显示,在受调查者看来,男性和女性“最佳结婚年龄”平均分别为30.1岁和27.5岁,比两年前分别提高0.3岁和0.5岁。韩国人判断“大龄未婚者”的最新年龄标准平均分别为男性35.3岁,女性32.6岁。
在被问及对婚前同居的看法时,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受调查者各约一半。
广州 汉语培训 汉风HSK汉语培训中心 电话: 020-86006099
返回目录 相关阅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