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当选 法国发生多起骚乱
大洋新闻2007年05月09日来源:广州日报
骚乱中,警方的摩托车被推倒在地。
截至目前,法国各地共有730辆汽车遭到焚毁破坏,28名警察被打伤,警方也逮捕了592名示威暴乱人士。有法国学者认为,萨科齐倡导的移民政策在法国国内正引起激烈争论,预计实施时会遇到阻力。
本报讯 据中新社消息,萨科齐击败罗雅尔当选法国总统后,法国各地“反萨”人士随即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引发骚乱。
法国警方称,萨科齐击败罗雅尔的消息传出后,移民聚居的巴黎市郊区仅6日当天就有367辆汽车被焚毁。7日晚,大约5000名示威者再次聚集在巴士底狱广场。在巴黎巴士底狱广场,数百名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和瓶子。防暴警察发射催泪弹驱散人群在巴黎警民激烈冲突后,至少有1名示威者受伤倒卧地上,另有4名警察受伤。
法国警方表示,法国境内的所有宪兵、防暴警察和军队士兵已取消休假,在各地待命,以制止可能爆发的骚乱、烧车或其他违法行为。其中,在巴黎,就有超过3000名防暴警察和宪兵处于警戒状态。
萨科齐与移民关系紧张
有目击者称,抗议者们头戴着面具,不停地向警察投掷玻璃瓶、石头以及各种杂物,而警察则使用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予以还击。当一些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时,另外一些示威者就会借机向广场附近的汽车上泼洒汽油,然后纵火将这些汽车焚毁。
萨科齐担任内政部长时对移民实行“铁腕政策”,这使得他与移民尤其是青年移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
法国巴黎大学政治系教授尼古拉-罗尼克表示,法国失业率高达8%,在欧元区国家中名列前茅。尽管最近已有所改善,但问题仍然严峻。民众也普遍抱怨收入增长缓慢,对自己的购买力信心不足。萨科齐承诺通过增加工作时间增加民众收入,但劳工组织是否支持还存在未知数;另外,法国不同种族之间、本土居民和外来移民之间、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紧张。萨科齐倡导的移民政策在法国国内正引起激烈争论,预计将在实施时遇到阻力。
专家:萨科齐崛起反映法国强烈文化自信
2007年05月09日 来源: 新民周刊
法国选民开启了新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时代,他们在5月6日的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选择保守派候选人萨科齐为新总统。
如今,法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如何进行体制性改革,以改善近年来步调缓慢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因此可以预见,萨科齐在上任后的100天内,将改革僵化的劳工法,解除每周工作35小时的限制;他要向失业问题宣战,将失业率降到5%以下;他也要精简臃肿的公共服务体系,并大幅度削减公共债务。
但是,法国的根本问题是二战后长期福利社会体制形成的既得利益的巨大阻力。尽管萨科齐誓言推行“百日维新”,但从德国近年痛苦的改革经验看,中右政权未必会比一个“形左实右”的社会党政权更为有效。
在外交方面,上海欧洲协会副秘书长张祖谦认为,法国人选择萨科齐,就是选择了改革。根据法国“总统主外,总理主内”的政治传统,萨科齐当选总统后将对法国对外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尤其要修复法美关系,而对华态度将类似于德国默克尔政府。
萨科齐的崛起
萨科齐的政治崛起,体现了法国的特异性——它可说是旧欧洲唯一具有类似美国文化熔炉特点的大国。这是因为在血统上,萨尔科齐实在谈不上是真正“法国”种:他的父亲是匈牙利破落贵族,在二次大战后从匈牙利移民法国;他的外祖父则是上世纪初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犹太人。
有专家称,这一点反映了法国的一种强烈文化自信:不管血统如何,只要在文化上认同法国,便可以成为彻头彻尾的法国人。
萨科齐似乎从小对政治感兴趣。1968年发生法国5月风暴后,13岁的他和许多人上街,游行支持戴高乐总统。他在大二时放弃政治学专业的学习,但在政治道路上却走得一帆风顺。
萨科齐19岁起就替保守派政党助选。20岁时在尼斯参加一次保守派青年集会时,被时任法国总理的希拉克“慧眼识英”。1976年,萨科齐加入由希拉克创建并担任主席的戴高乐派保卫共和联盟,翌年当选巴黎西郊“富人区”诺伊(Neuilly) 市的议员。1978年,他拿到律师证,与人合伙开了律师事务所。由此开始,年轻的萨科齐轻松地在政商两界打拼。
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诺伊市市长。这是他“打破常规”的努力结果。当时的诺伊市长突然去世,按照惯例,继任者应是萨科齐所在的党派领导人、参议员查尔·帕斯卡(CharlesPasqua)。可当时帕斯卡正在医院接受一项小手术,萨科齐就毛遂自荐。等帕斯卡出院时,萨科齐已经赢得足够的支持。这让帕斯卡怒气冲天,向希拉克抱怨此事,希拉克笑道:“在政坛,每个人都可能背叛别人。”这件事也使得希拉克更加器重萨科齐。
在1995年前的20年,希拉克始终是萨科齐的“政治导师”,后者的仕途也一帆风顺:1988年萨科齐出任国民议会上塞纳省议员;1993年进入内阁,担任“左右共治”时期右翼政府预算部长和政府发言人。两人的“分手”是在1995 年总统大选中。萨科齐支持时任总理的巴拉迪尔当总统。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将“叛徒”萨科齐踢出内阁。此后,萨科齐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保卫共和联盟的总书记和代理主席的职务。
在2002年的法国总统竞选中,萨科齐回到希拉克身边,为后者竞选连任东奔西走。由保卫共和联盟以及其他右翼和中右翼党派组建的右翼统一大党——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民运动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希拉克连任成功,萨科齐出任内政部长一职,他全力打击犯罪活动,牢牢抓住媒体注意力。法国媒体曾用“安心睡吧,他在守护着你”的溢美之词,来为萨科齐唱赞歌。
2003年,在法国电视二台的“100分钟辩论”节目中,主持人问萨科齐:“财政部长洛朗·法比尤斯曾承认自己刮胡子时都想着总统竞选,你是否如此?”他答道:“我不只是刮胡子的时候想。”他还影射年事已高的希拉克应该“给年轻人让路”。2004年3月的政府改组中,萨科齐被任命为政府国务部长兼经济、财长和工业部长,成为内阁中地位仅次于总理的第二号实力人物。
2005年5月,希拉克因全民公决《欧盟宪法条约》失败而更换内阁总理,萨科齐的地位未变、继续担任政府国务部长并兼任内政部长,他在当年年底发生的“巴黎郊区骚乱”中采取铁腕政策,很快平息了席卷全国的动乱,显示了其治理国家的魄力和才能。凭着十足的人气和果敢的作风,萨科齐在今年1月当选人民运动联盟唯一的总统候选人。
“默克尔式”外交
对于法国以外的世界来说,萨科齐时代的法兰西将采取哪些外交政策尤为引人注目。张祖谦认为,和前任希拉克相比,萨科齐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对美政策。
去年9月,萨科齐以法国内政部长的身份赴纽约参加“9·11”事件纪念大会,极力称赞了麦当娜、海明威、好莱坞电影、美国的科学研究,甚至对美国的移民政策也大加赞赏。
在此次总统竞选中,萨科齐表示自己当选后将与美国建立“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作为战后60年来第一个“拥抱美国”的法国重量级政治人物,萨科齐希望修复跨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当然,萨科齐的“亲美”是“适可而止”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法国是美国的朋友。但作为朋友,也有行动的自由。”
不过有专家指出,萨尔科齐所谓的“崇美”,其实是着眼于更广泛的盎格鲁-萨克逊发展模式,说到底还是几百年来的法英竞争情结。这里的背景是二战后法国推行高度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出现所谓“30年光荣”,法国经济获得相对高速发展,终于在1964年在GDP总值上超越了英国而扬眉吐气。可是英国经过撒切尔夫人时代的改革,于1990年代中期在GDP总值上重新追上了法国。萨尔科齐的真正意愿,是要借鉴英美模式,再次树立法国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
至于对华政策,张祖谦认为萨科齐的做法会类似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方式——重视对华关系,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和美国的关系。例如,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尽管萨科齐承认中国人权状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他认为军售解禁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现在讨论尚为时过早,目前不支持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事实上,欧盟大国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看美国的脸色。
萨科齐是一个对中国抱有特殊感情的法国政客,他称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甚至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此次竞选法国总统,萨科齐首开先河地面向华裔选民开设了中文竞选视频网站。萨科齐承诺说,自己当选后将会推出打击犯罪、降低税收、改善经商环境等华人华侨最关心的政策。
事实上,萨科齐在巴黎有一个30多年的华人朋友何福基,在后者的推动下,萨科齐与法国华人华侨关系还不错,并于1991、1995和2004年三次访问中国。
第一次访华时的中法关系正处于危机余波中,可见萨科齐的政治魄力。第二次访华是萨科齐支持巴拉迪尔竞选总统失败后,处于最孤独时。事后他表示:“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感谢中国政府在我仕途处于最困难、思想最低落时,邀请我访问中国。”第三次赴华是以法国政府第二把手、执政党主席的身份前往北京,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深入交谈。
所有这些,都应是未来中法关系平稳前进的重要背景与动力。
返回目录 相关阅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