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孔子当年路
文/图 大力
怀着“走一走孔子的路”这样简单的想法,我们终于尝试了一回。当然不是马车,而是越野车;不是用14年,而仅仅是14天。
同行的学者告诉我们,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集中了他一生的思想和文化成就。他的理论在这时形成了独立体系,礼的学说得到深化,仁的思想更趋系统,对《周易》的研究也取得超越前人的认识。在颠沛流离的十四年中,他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学说宣扬出去。
因为孔子当年率弟子们走上周游列国的漫漫行程,我们希望寻找豫鲁之间的古道,遥想春秋纷争的风云,感受孔子济世的情怀。
鲁国:孔门圣地
从城墙内的宾馆一早起来,我们整装驱车来到孔庙南门的万仞宫墙前。计划用14天体验圣人14年周游的旅程,就选在这里作为起点。
公元前497年冬至过后的几天,时年55岁的孔子带着弟子,坐上马车,正是从这里出发,离开他做官的鲁国都城,开始了前后14年的周游列国。
曲阜保存着最丰厚的孔子文化基础,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孔庙、孔府、孔林,有孔子出生的尼山夫子洞。此外还有周公庙、寿丘、少昊陵等古迹。
我们沿宽阔的327国道西行,实际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道也是这个走向。上午从城北进入兖州,这曾经是华夏古九州之一。穿过铁路桥,路东有一旧巷,巷口是小摊小贩,别看没什么特别的,这就是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达巷党(“党”即里),地处兖州市新兖镇旧关村。以前一直有达巷党里碑,在上世纪60年代被用于修筑堤坝,不知下落。《论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三字经》里“昔仲尼,师相橐”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孔子和弟子们的马车穿行于达巷党时,有个孩童用泥巴在路中间筑城墙,挡住了去路,孔子下来问他为什么不让路?孩子反问:是城让车,还是车让城呢?孔子听了很赞赏。
西行到嘉祥县,地名取嘉美祥和之意。古为南武城。出城十余里,石山环抱,古树浓荫中坐落着曾庙和曾林。大殿的整根石柱为古物,周身有精美文刻,其余建筑均在几十年前损毁,近年香港的曾宪梓先生捐资重建。曾子是孔子的重要弟子,后世尊其为儒家“宗圣”。附近的武氏祠,内有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次日赴巨野。城东7公里有麒麟镇,古为大野泽。为鲁哀公十四年狩猎获麟之地,孔子至此观看后,作歌哀叹。现存有麒麟冢,并有当地农民自发守护。巨野县城文庙始建于明代,仿曲阜大成殿。
晚上向北走乡间路到郓城,投宿到郓城宾馆,其对面矗立着一座被水环绕的七层砖塔,独具特色,为后唐时期所建。史料载“孔子宿乎屯”,郓城古为鲁国西部边境,屯兵之地。史料上还说:孔子去鲁,至屯,师己来送,孔子作歌,表达了对鲁国现状的不满。
但孔子内心又恋恋不舍,希望国君能够派使者追上来挽留他回去。所以在此设坛讲学,逗留多日。现遗址无存,后人于此地又建宋江钓鱼台。城西约20公里处有廪丘,起初齐景公曾用此地赐孔子,孔子不受。当孔子周游至此,意外发现此地肥沃富庶,不禁连连赞叹。
到宋代,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好汉在郓城,此地尚武之风甚盛。我在广场上遇到的无论男女老幼走起来皆挥臂挺胸,虎虎有生气。果然符合“文风武韵”之说。
卫国:作歌之地
我们赶到鄄城的旧县城,过黄河浮桥,孔子曾在此作歌。过河即为河南范县境,河滩开阔。向正西约50公里到濮阳市北侧,穿城而过,见子路墓,子路也是孔子的重要弟子。此地为卫国都城,古称帝丘,孔子周游列国有十年左右在卫国停留,受到较高礼遇,卫灵公待孔子以“粟六万”,《论语》中留下诸多记载。卫灵公知道孔子的德才,有一次他与夫人南子同车出游,让孔子乘第二辆车同往,“招摇过市”。孔子打趣似地对弟子们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古戚邑是卫国帝丘边上的城邑,卫国太子蒯聩与其子出公争位回国即居于此,现已开辟为戚城公园。园中展示中华第一龙,为仰韶遗址出土,是由蚌壳组成的龙与虎的图案。
继续从濮阳向南,走上黄河大堤公路,两侧是防洪坡和绿化林带。有路可斜插到滑县,据史料讲,那里是孔子到过的最北的地方。黄河历史上频繁改道,曾流经滑县北面。孔子本打算渡河到晋国去,却听说晋国国王刚杀了两位贤士,于是作罢,只能“临河而叹”。县城东南二十多公里至今有一个孔村。
我们在大堤公路上行车40公里,下来到长垣县城,春秋时称蒲地。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此做邑宰,孔子离卫去陈,曾在这个地方停下讲学、习礼。尚存学堂岗古迹,附近村落仍沿袭古称,叫习礼王村、参木村。还有伯玉村,即卫国大夫蘧伯玉出生地,孔子与其过往甚密,多次住宿其家。古代匡地,在今长垣县城西南九公里,孔子过此,曾被匡人围困五日。
曹国:天现祥云
出长垣折向东,再次过黄河,穿过与京九铁路大铁桥平行的河滩石砾路,返回山东境。经过东明县,到达菏泽。牡丹区有“三冉祠”,为纪念孔子的三位冉姓弟子:冉有、冉耕、冉雍。他们都是孔门重要弟子,也是此地人。
向南30公里到定陶,春秋时为曹国都城。城北有仿山,为曹国国君墓群。孔子出游路经过曹国时,曾按礼仪拜谒曹开国君主叔振铎墓,留下了“阿谷停云”美谈。说的是孔子一行走到这里的山谷间,忽然就有祥云飘来,停在空中,景象奇异。此地自宋代以来每年农历三月末都有盛大庙会,近年来聚众达60万人。
这里还有左丘明故里(《左传》作者,鲁国史官,孔子同时代人),公羊赤故里(《春秋公羊传》作者。),范蠡墓地(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弃官经商,与孔子同时代稍晚,有重要哲学思想)。
宋国:洞中避雨,洞外晒书
我们离开定陶前往河南夏邑,古称栗邑,是孔子的祖居地。县城内有一片水面开阔的玉龙湖,垂柳环绕,曾经环夏邑旧城,按五行设计。
孔子到宋国时,专程回这里祭祖。后世建有孔子还乡祠,今存者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资重建。离城十余公里亦有一片孔林,与曲阜的不同,这里为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至十世祖木金父的墓地。孔子的先人曾官至宋国大司马(国防部长),但遭忌贬为士,其后人流亡到鲁国做官。 向东南至永城市,现今能够寻访到的遗迹有:芒砀山夫子山,晒书台。孔子至宋,因大泽相阻,绕行此地,在山洞中避雨,又在洞外晒书。
我们接着按孔子出行的路线到商丘,春秋为宋国故都,是三商文化(商人、商业、商都)的发源地。遗迹有文雅台、檀树坑。当时由于曹君不接待,孔子只好过曹去宋,来到宋国都城商丘。宋国司马担心孔子“惑众”,欲加害。孔子带弟子在大树下习礼,宋国司马命人砍树,孔子见状,随即“微服过宋”。今存文庙纪念。
陈国:绝粮七日,弦歌不止
经过柘城,进入淮阳县城,古称宛丘,为陈国都城,古遗丰富。孔子周游时自宋国经郑国,然后至陈国,在此地留居时间很长,仅次于在卫国的时间。孔子住宿的地方在今城外东南的三官庙村。
城中心的蔡河一侧有万亩水面,即环绕淮阳古城的龙湖。湖中有弦歌台,孔子离陈去蔡时,中途绝粮七日,孔子仍率弟子弦歌不止,宣扬礼乐;在《论语》、《孔子家语》及多种史志中对此均有记载,当地也有诸多传说。
湖的北面,坐落着太昊伏羲陵。相传三皇之一的太昊伏羲率部落从甘肃逐水草而居,沿黄河游牧东下,见宛丘水丰草美,有高丘可居,就在这里建立了华夏第一座都城,其遗迹在今县城东南4公里处。
蔡国:“饿台”
中午至上蔡,为春秋赫赫一时的蔡国都城。但现在很落后,大概因为处在中原腹地,饱经战乱和灾患。现存厄庙,意为困厄之地,亦为孔子“陈蔡绝粮”的一处遗迹,尚有古银杏树似为见证。在城东30公里里蔡沟镇有一个地名叫“饿台”。
楚国:叶公好龙之地
向西北方向经舞阳抵叶县,“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叶县古称叶邑,原址在今县城之南,春秋时为楚国大夫沈诸梁的封邑。叶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近者悦,远者来。”叶公又讲了一个父亲偷羊,而其子指证的事情。孔子听了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实际上,今天的西方法律也是允许直系亲属不负指证之责。 县城中心有文庙,是自金至清的建筑,今存大成殿、文昌阁等。县政府已从庙内搬出,我们看到其它建筑遗址正在发掘和修复中。对面还有一座具有“标本”价值的旧县衙。
孔子在今叶县西南保安乡的山上曾放歌曰:“往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
郑国:“累累若丧家之犬”
出叶县,向东北上高速路到新郑,黄帝故里,郑国及韩国故都。原来有宣圣台,为纪念孔子过郑所建,今无存。孔子曾自宋至郑,因与弟子们走散,独立于城郭的东门外。弟子们焦急地四下寻找,郑人不识圣人,说,是见到一个老头在东门外,“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事后听了弟子的描述,大笑不止。
曲阜师大孔子学院的一位学者对我们说,孔子和常人一样是很性情的,他幽默、智慧、隐忍,大智若大愚,无怪乎他的精神会绵延两千年,散播海内外。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出游最远是南至信阳,西到洛阳,并曾经拜会老子,我们此行在嘉祥县亦见到汉代石阙上的“孔子见老子图”。那是一个为后世留下了多少想象空间的时代!
用十四天的时间浓缩式地寻访了圣人周游列国的足迹,现代便捷的公路和交通工具使我们拥有了这种可能。
返回目录 相关阅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