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亿个塑料袋哪儿去了 我国白色污染日益严重
2007年12月14日 来源:市场报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多万吨,白色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到处是废弃的塑料袋 资料图片
免费使用塑料袋的日子或许不会太久了。因为,近日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提出,在深圳市范围内将实行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经营者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袋,或未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者购物篮的商家,将面临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然而,不少环保塑料袋的提供商由于入不敷出而宣布退市。在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方便塑料袋的去留问题再次摆到我们面前。
每年废弃量超300万吨
“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的一句话让《市场报》记者震惊不已。的确,买菜,购物,塑料袋唾手而得,人们固然得到了方便,却加剧了白色污染。
深圳拟“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做法,是基于当前的环保形势,参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的。旨在通过经济杠杆,抑制消费者对塑料袋的使用。当消费者心疼为塑料袋花钱时,环保成本就会被更多人掂量。
事实上,“有偿塑料袋”的尝试并非深圳市独创,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纷纷推行环保购物袋,宜家、麦德龙等外资商家则坚持塑料袋收费和销售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遗憾的是,真正肯埋单的消费者并不多。
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家乐福在北京的7家门店推出了绿色购物袋,分大、小两个型号,售价分别为2元和1.8元,使用的顾客可享受优先结账的服务。然而直到现在绿色购物袋仍被摆在结账台前的货架上,很少有消费者驻足关注,购买者更是寥寥无几。
2007年8月16日,沃尔玛超市的环保购物袋开始在北京推行,沃尔玛倒贴6元,售价为3元/个的购物袋当日在知春路一家店卖出170个,而当日的购物人数可达万人,购买率仅约1.7%。
在日常消费中,环保购物袋的概念常常被提起,但是,收费1.8元到5元不等的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却只被很少一部分的消费者所接受。记者在超市随机采访时有消费者表示:环保购物袋需要付费购买,不如免费塑料袋实惠。再说,购物袋设计简单,缺乏时尚元素,也不如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方便。
“以纸代塑”
并非一蹴可就
自从广东30年前率先把免费的塑料购物袋作为商家附赠的一项服务推广到各地开始,免费使用的塑料袋就成了消费者们在超市购物后理所应当的必需品,超市工作人员也往往用小袋装、大袋套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周到,但由之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此次,深圳率先立法塑料袋收费固然是一种尝试,但让消费者埋单的解决方式却备受质疑。“为什么都要老百姓和商家埋单,政府去哪儿了?”“贸然全部叫停是否经过调查论证呢?”“完全靠罚款是不是有懒政之嫌”……不少网民发出这样的感慨。政府有关部门不应该采取简单罚款的措施,将责任完全推给社会,而应该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鼓励社会少使用塑料袋或者使用替代环保产品,其中建议学习国外“以纸代塑”的评论最多。
不过,《市场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不少生产环保包装的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而不少环保方面的专家也并不提倡“以纸代塑”。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袁光钰认为,虽然纸包装可生物降解,能够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环,但在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纸制品产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几倍,有悖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宜提倡。
董金狮也认为,塑料包装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质轻、透明、强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蚀等特性,这些是纸制品所不具备的。如果用纸包装代替塑料包装,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就要在纸里面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这样又会增加能耗,回收处理也更加困难。因此,应综合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产品的性价比。
回收是目前
具操作性的环保出路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开始对一次性塑料制品进行限制或禁止,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文件要求淘汰或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但到目前为止,“塑料污染”并未消失,种种禁令收效甚微。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12月5日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按北京市科协以及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的项目要求,刚刚调查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塑料废弃物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200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85万吨,日产生量1.6万吨,废塑料在城市垃圾中的比例达到13%,每天产生2080吨。日常生活中所用塑料制品占整个塑料制品的比重较大,达到37万吨/年,占总量的49%,而且呈增长之势。
这个惊人数字的背后,还有一组数字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目前,北京的再生资源回收已发展成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主导、民间回收大军和民营回收集散市场为主体、覆盖全市的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共计2699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有121家,还有一些小的回收摊点,走街串巷的废品收购人员有10万余人。再生资源回收已成为很有潜力的产业。
虽然,眼下京城的垃圾处理仍然主要以填埋为主,但对于各个具体的垃圾转运站来说,分类回收早已普及。以位于朝阳区的小武基垃圾转运站为例,每天都会从10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中分选出5至6吨的废旧塑料袋,而每吨的价格在400元左右,因此仅仅这一项就可以每天减少2000多元的损失。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恺也认为,今后包装将是塑料最大的应用领域,而普通塑料仍是包装原料市场的主角。“有人认为塑料与环保是对立的,这是错误的。其实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再生塑料比再生纸的能耗要低30%。即使塑料使用到不能再生了,也可以处理为无害的液体。这一技术在国外已经使用得很普遍了。”
上世纪末日本和德国有关环境部门曾对聚乙烯塑料袋、纸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过数据对比分析,塑料袋比纸袋的环境适应性更优。在塑料消费难以舍弃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处置塑料废弃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再生利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行业规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前景十分看好。(记者 王立嘉)
新华视点:治理“白色污染”路在何方?
2007年12月12日 来源:新华网
2007年7月13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的几名职工在附近草原上捡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位于黄河上游,境内湿地密布。近日,当地干部群众在人口密集地区的草原上开展清除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活动,保护草原湿地生态。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李柯勇、吴俊、彭勇)“禁止商家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深圳刚刚公示结束的一部法规引发的争议仍未停息。支持者认为,这项立法将促使人们养成环保消费习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而反对者说,不能把治污压力都推到老百姓头上,政府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与此同时,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向学生征求意见,拟在人大校内各超市推行塑料袋收费制度,1000份问卷中反对者约占60%。
治理“白色污染”的话题在我国已经讨论了20多年,至今没有找到一条被社会广泛接受的途径,其间的症结何在?
“立法也是无奈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曾热情讴歌这一“便民举措”,认为这开启了消费史上的新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越来越让人头疼。
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吧,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吧,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难怪英国《卫报》曾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说:“在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视野下,我们需要审视原来的生活习惯,并加以改进。”
去年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国内首部《超市节能问题报告》显示,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仅广州一地,每天产生的塑料袋垃圾就近2000万个。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令人忧虑。
为缓解这一问题,很多城市都曾大力倡导环保消费,但收效不明显。深圳市环保局曾选定一批大型商场作为试点,宣传、推荐使用环保购物袋,树立一批限制滥用塑料袋的环保典型。但是,面对免费又方便的塑料购物袋,许多消费者还是忍不住拿了又拿,用完就扔。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中关于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就是希望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环保成本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立法也是无奈的选择,否则难以推动。”深圳市法制办经济法规处处长曾穗生说。
然而,这项旨在改变市民消费习惯的立法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网民尖锐地批评说:“让消费者为环保买单,对消费者显然不公平,政府的责任如何体现?”“动辄罚款,难道没有比罚款更好的办法吗?”“这种办法缺少群众观点,谁能在挤地铁上班时候还带个菜篮子?”
2007年6月24日,超市收银员帮助顾客将购买的商品放入纸质购物袋。当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环保局开展的“少用一个塑料袋”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在当地一家超市内举行。活动中,超市工作人员共向顾客发放纸质购物袋2000多个。新华社记者李俊东摄
“根本出路在于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
废弃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农用薄膜对环境造成的侵害统称“白色污染”。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塑料使用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10%不可回收,而3%左右成为白色垃圾。
人们并非不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但是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却绝非易事。有关专家认为,塑料袋消费已经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链条:消费者得了方便,不用再拎着大包小包去购物;商家通过免费送袋的方式吸引了客流;生产厂家则发现了商机,由此刺激了一批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那么,像深圳那样的立法能否打破这一格局?接受记者采访的各方人士认为,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社会需求巨大,法规的操作难度很大。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季君晖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
我国科研机构从20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研究,但取得的成果不是价格贵,就是品质差,或者仍达不到环保要求,多数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就是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这种餐盒仍不能完全降解,而且易碎,回收难度比传统塑料制品更大。
另一种思路是“以纸代塑”,而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甚至有消费者被纸餐盒漏开水烫伤的消息见诸报端。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每产4万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要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又会形成水污染。
季君晖说,全降解生物塑料是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我国已研制成功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全降解塑料,其性能可与传统塑料相媲美,但价格偏高,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化,有待市场验证。
“如果进一步改进技术,全面采用玉米秸秆等低价原料,全降解塑料的价格甚至可以低于传统塑料。”季君晖说,“但这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
“公共政策应该利益共享、成本共担”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从1994年起,铁路、环保部门就通过加强管理,禁止旅客向列车窗外抛弃废物,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已有显著改观。
有不少城市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1995年,杭州成为我国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此后,几十个城市也制定了类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效果是有限的。由于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禁白”令常因应者寥寥而不了了之。
国家也一直在努力推动治理白色污染的科技攻关,但一些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相关科研进展缓慢的深层障碍之一。今年9月16日审计署公告的一项审计结果显示,1999年,环保总局以“治理白色污染研制开发代用品”名义申请科技三项费2000万元,其中的1850万元被中晟公司用于炒股和对外投资,其余的50万元和100万元分别通过天津市环保局和江苏省环保局拨给天津市绿岛新技术发展公司和南京绿色资源再生工程有限公司,用于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支出。
支持此次深圳立法的曾穗生认为,治理白色污染绝不是单靠立法就能一蹴而就,需要调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力量,共同来推动。
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指出,美、日、德等国都将治理白色污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不仅指向消费者,也指向厂家和商家。原则是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并对分解这项义务作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详细规定。同时,不仅有“罚”,还有“奖”。利用优惠政策,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者的积极性。
“公共政策应该是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消费者、商家、厂家,甚至负有环保职责的政府,都应当担负起治理白色污染的责任。”这是一位新浪网友的留言。
塑料购物袋要收费 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0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记者 冯丽
价格低廉的塑料袋质地轻薄,用起来便捷,已成为大多数现代人购物时离不开的物件。但大家也都知道,这种要经过一千多年才能降解的“白色垃圾”已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国务院日前发文,从今年6月1日起,市民到超市、商场、集贸市场购物时,将另外花钱买购物袋了。这一终结我国塑料袋“免费时代”的政策一出台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政策的实施能从多大程度上控制“白色污染”?又将给老百姓的生活和消费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将通过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治理“白色污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各地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意味着塑料购物袋将在我国告别“免费”时代。
通知称,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资料图片
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依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推广有偿塑料袋路在何方?
2007年06月08日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许群 郑旭萍
超市是日常生活中塑料袋的一大供应源,长期免费提供的做法,使顾客产生“不要白不要”的心理,也助长了“拿得舒心,扔得放心”的“制造污染”现象。
据悉,香港明年底将征收购物胶袋环保费,每个胶袋需缴付五毫税款。重庆市环保局近日向市政府提议,重庆超市年内也将有偿使用塑料袋。而北京也将解决滥用塑料袋问题纳入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之中。
一面是顾客长期使用免费塑料袋的消费习惯,另一面是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高额成本。对此,商家何去何从?消费者能否接受?政府该有何作为?这是一场多角力的搏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超市塑料袋:免费的多 有偿的少
5月29日傍晚,记者在杭州“好又多”超市黄龙店看到,收银台一侧,挂着几叠大小不一的塑料袋。收银员将顾客购物篮内的商品分门别类用几只塑料袋装好:干果类用一只,生鲜类一只,生活用品类一只;且几个小塑料袋最后还会被套进一个大塑料袋中。据记者观察,大多数顾客出来时手里都拎着两三只塑料袋。
“好又多”超市黄龙店的管理人员表示,超市一个月下来最少要用掉30多万只购物袋,但如果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会给顾客带来诸多不便。比如散装水果、糕点等,就需要先装入手撕袋 再称重打价格,如果没有统一提供的塑料袋就很麻烦了。而且每个购物袋只需几毛钱,若真收费既加大了收银员的工作量,也会延长顾客排队交款的时间。
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政说:“塑料袋的成本很高,超市也愿意向顾客有偿提供,这是商家、顾客、社会三赢的事情。但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使用免费塑料袋,现在超市的竞争又那么激烈,率先推行有偿塑料袋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就怕顾客不理解。”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去年11月初发布的首个《超市节能问题报告》显示:一家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年消耗的包装袋成本高达40万元。全国超市行业仅包装袋一项的年消耗额就高达50亿元!
塑料袋不仅给超市带来了高额成本,同时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一些塑料袋在完成从超市到居民家中的光荣使命后,大多数便沦为了垃圾袋,并没有被充分回收利用。但数据显示,每个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0年以上。即使是可降解的塑料袋,最终也同样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所不同的仅仅是它的分解速度更快一些,但是仍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麦德龙是杭州少数坚持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外资超市之一。记者28日在杭州麦德龙观察到,收银台没有塑料袋提供,旁边的储物车上贴着“麦德龙提倡环保购物”,并有售价2.99元、可重复使用的储物纸盒提供。顾客有需要可到服务台购买单价分别为0.3元和0.5元的有偿塑料袋,同时麦德龙也免费提供一些超市商品拆包后的包装箱。记者看到,购买少量物品的顾客都手捧着物品,或者自备购物袋。
据了解,2001年麦德龙进入杭州,一开始就实行塑料袋收费,当年曾在市民和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和争议,最初一天要接到几十起关于塑料袋收费的投诉。六年过去了,杭州麦德龙超市的汪经理颇为欣慰地告诉记者:“麦德龙的环保理念已被人们所接受,现在大多数客户都是自备购物袋或不用塑料袋。有偿塑料袋的用量一天只有300-400个,平均一个月的塑料袋用量不到3万只。”
但汪经理也分析麦德龙实行有偿塑料袋有其自身的优势。麦德龙是仓储式配销中心,实行会员制,与市区多数超市针对大众个体消费的经营特点有所不同。其“现购自运”的理念是全球统一的,且在全球所有门店都不提供免费塑料袋。而且位于彭埠的杭州麦德龙停车场宽大,购物者基本为自驾车前往。
调查显示:六成消费者不支持收费
资料图片
消费者又是怎样看待超市塑料袋收费的问题呢?
杭州某媒体去年曾就此对杭州地区的2662位消费者做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60.78%的人认为超市购物袋收费政策的实施“不是很合理”,主要原因在于“超市的物价已经将提供购物袋的成本计算在内”(占51.56%),超市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重复收费。即使收取的费用相对低廉,但还是让人难以接受。57%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超市先行实施购物袋收费政策,会因此减少前往这类超市购物的次数。
在另外占39.22%的支持收费的人群中,83.72%的人表示塑料袋收费可以“增强人们环保、节约的意识和理念”。而对于欧洲超市普遍实行的塑料袋收费政策并将得来费用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的这一做法,所有被调查者中有82.67%的人表示赞同。只是在当前的消费背景和法规环境下,有62.67%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实施此政策时机不是很成熟。
从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顾客来看,多数人都愿意少使用塑料袋为环保做贡献;但涉及到超市对塑料袋收费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却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超市这种做法“太抠门”,是在想方设法赚更多的钱,更有甚者明确表示将不去这样的超市。据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有不少超市试行过购物袋收费,但终因很多市民的不满而不了了之。
家住德胜新村的王秀玲女士表示没有塑料袋太不方便,因为很多时候她去超市都是在下班途中抽空去的,不会一直自备袋子。“我挺喜欢超市的塑料袋,干净又结实,拿回家可以重复使用。现在超市用的都是可降解塑料袋,对环境不会造成太大污染。”王女士说。
在浙江某贸易公司工作的白领赵华小姐表示,目前各超市以免费形式提供的塑料袋,其费用实际已计入商家的经营成本中,表面上是免费的,其实塑料袋的成本摊到了每一件商品的价格上,最终还是由顾客买单。如果将塑料袋单独收费,商家就会因此降低了经营成本。“那商品价格是否也随之下调呢?如果降价,那顾客的钱能花在所需要的商品上,而不是把钱花在塑料袋上,这也是一种实惠,对消费者、商家、环境都有利。如果不调价,那消费者就吃亏了。”
公务员钟先生考虑得很周全:“如果到超市用自备购物袋购物,具体怎么操作呢?现在的超市都不许顾客自带包进店购物,要是有消费者自己带了购物袋,入门时是否还要先打开袋子让保安检查一下?如果遇到进店人多拥挤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对付“白色污染”需政府主导和监管
麦德龙超市的负责人认为,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超市实行有偿塑料袋是大势所趋,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那么,如果以后的超市都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该收多少钱呢?在上述调查中,55%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在“0.05-0.10元”之间是可以接受的,20%表示5分钱以内可以接受,仅有少数2%的消费者可以接受0.50元或以上的价格。
在调查中,过半数市民认为超市的这种环保行为应该有政府的监管和倡导。
消费者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超市塑料袋不怕收费,就怕收得不合理。片面提倡收费,会让环保成为商家向消费者收钱的一种借口,最终也许会导致消费者多花了钱还不一定能为环境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收上来的钱用于何处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以后的超市都实行有偿塑料袋了,其费用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收上来的钱作为环保专项基金还能被市民接受,如进入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就不可取了。此外,超市如收费就要加强监管,由政府部门制定塑料袋统一价格,不能让商家随便定价。而且超市也要有相应的规定,准许消费者带着可重复使用的袋子进卖场。
据环卫部门介绍,推广塑料袋有偿使用目前存在两个难点,首先是没有针对塑料袋使用的法律规章,很大程度上只能靠消费者自觉,这种情况致使有关部门即使想做工作也无法可依;其次是推广难,虽然商家普遍赞同有偿使用,但都害怕影响生意得罪顾客而迟迟不敢尝试。
据了解,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是各国通行的消除“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国外很多国家的超市都用纸袋替换塑料袋。一些尚在使用塑料袋的地方,也均是有偿提供的,如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家的一些商场。爱尔兰对每个塑料袋征收22欧分(约2.2元人民币)的税,所收资金用于废塑料袋的收集,使90%的白色污染得到控制。日本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行修改后的《容器包装再利用法》,目的在于减少购物时商家发放的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从今年5月份开始,把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定为“自备购物袋日”。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祖成认为,环保不仅需要政府起主导作用,同时也要靠商家和消费者的积极配合。针对目前有偿塑料袋市场消费的主要矛盾,政策导向还需要掉转枪口“瞄准”消费者。因为政府导向对企业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消费者起到的影响却要弱得多。因此,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意识到塑料袋的危害性,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立法限制、公益广告、征收消费税等方式加强对有偿塑料袋消费的宣传和监管。
吴祖成建议,在每只塑料袋上印上“有害环境”的宣传字样,使其像“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深入人心。此外,还要完善塑料袋回收制度,像其像塑料瓶一样具有回收价值,这样更能有效防止塑料袋的随意丢弃。
超市塑料袋收费该不该
2007年年12月13日 来源:大连晚报
麦德龙超市塑料袋收费说明
改革开放之初,商家率先给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成为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典型,但现在塑料袋滥用,造成了“白色污染”。记者走访大连市多家超市,发现绝大多数超市都是对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的,而位于大连市西岗区的麦德龙超市自2004年进入大连市就采取了塑料袋收费的做法,这一做法在社会上一度引发争议,而该商场的总经理王洪强向记者解释,之所以收费是因为他们公司关注环保,希望顾客反复使用塑料袋。
大连市唯一一家塑料袋收费超市
记者昨日在麦德龙超市结账处发现,该超市并不像其他超市一样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而是我市唯一一家塑料袋收费超市,并在显著位置贴出提醒:“麦德龙推出塑料购物袋方便您的购物,可承重25kg的小袋0.3元/个,可承重25kg的大袋0.5元/个。当记者向收银员索要塑料袋时被告知要到前台去领。记者在麦德龙结账柜台前观察了几分钟,有的消费者拿出准备好的塑料袋或尼龙绸包,装自己购买的商品,有的直接把商品捧上车。一市民张先生表示,明码收费挺好的,他这次拿的塑料袋已经用过多次了。
麦德龙:收费是因为关注环保
麦德龙为什么不免费提供塑料袋?记者采访了该商场的总经理王洪强,他拿出一份说明,说明上称,“为了环保,麦德龙对客户有偿的提供塑料袋。我们的塑料袋是通过国家质量合格证的高质量、可回收产品。每个塑料袋上注有:麦德龙关注环保,请反复使用本袋的字样。王洪强向记者解释,他们的客户多是大宗购物,工作人员会提供工具将购买的货物直接拉出超市,提倡散客自带塑料袋或提篮,尽量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在德国通常使用的是纸袋或者是麻质地的袋子以起到环保的效果。如果消费者没带塑料袋,超市还可以免费提供纸箱。消费者确实要用塑料袋,那就得花钱了。麦德龙中文网站还有这样的说明:麦德龙鼓励顾客为了环保重复使用这些高质量的购物袋。记者了解到,麦德龙曾因塑料袋收费受到消费者投诉,但麦德龙表示会坚持下去。
其他超市:不敢收费
记者随后咨询了我市其他几家大型超市,几家均表示,“目前不会对塑料袋收费”。有外地的家乐福超市曾减少使用塑料袋,结果引起消费者不满。某大型超市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他们想过采取些环保举措,但考虑到消费者已经习惯使用免费塑料袋,要是他们突然收费,而别家不收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客流量。
市民:对免费塑料袋有依赖性
随后记者采访了一些消费者。一位年长的人士表示,他很难接受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如果收费,他会转到其他塑料袋不要钱的超市。另一位市民表示,如果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将会带来很多麻烦,因为免费的塑料袋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市民都有积攒超市塑料袋的习惯。市民孙女士表示,很多超市的塑料袋质量很好,装东西很方便。
超市塑料袋每年成本不少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每天客流量1万多人次,每月使用塑料袋在六七十万个,一年至少产生50吨的白色垃圾,而因此产生的额外成本也是不小的一笔数字。以每个塑料袋5分钱计算,每个月的消耗就是3万多元,一年就是30多万元。11月4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国内首个《超市节能问题报告》。整个超市行业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的超市,每年消耗的包装袋费用达50亿元;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包装袋年花费达40万元。据了解,北京和上海的部分超市已经采取对购物袋收费的方法来鼓励顾客自带购物袋。(陈迪)
告别塑料袋需要用多少年?
2007-04-05 来源:珠江晚报
位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北部的利夫拉皮兹镇4月2日开始实施禁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规定称,消费者购物需自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所有购物场所不得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违反规定的商家将被处以每天1000加元(约合850美元)的罚款。(见昨日《国际金融报》 )
毫无疑问,出台这项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垃圾,保护环境。据称,禁令实施后,利夫拉皮兹全镇一年可望减少5万个废弃塑料袋,可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一个小小的镇如此,推而广之,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一年该减少多少?
不可否认,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以无处不在的姿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买菜还是吃饭,是买衣服还是丢垃圾,都有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在“伺候”着。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让人感到使用的方便了。
然而,在方便的同时,它也为我们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它以垃圾的形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俯拾皆是,要么随风飘舞,要么零落成泥。最糟糕的是,作为不可降解的垃圾,除了填埋和焚烧,我们几乎无法将它彻底消除。即便用它制造燃油,制取化合物用作化工原料等,处理成本也足以令人头痛——人类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环保包袱。
有消息称,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的一些地方已出台了禁用塑料购物袋或必须有偿使用的规定。上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投票通过了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据旧金山市环境部门统计,旧金山市每年使用塑料袋约1.81亿个。新法案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省约170万升原油、减少约1400吨垃圾。而且,还能间接带来温室气体减排、垃圾处理费用减少等效益。
问题是,早已习惯了使用塑料购物袋的人们,猛然间要让它从生活中消失,我们准备好了吗?假如没了塑料袋,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
其实,在我看来,所有的问题都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就像当年塑料袋没有产生之前那样,人们自然有当时环境下的购物习惯,比如用纸袋或布袋,不也很好吗?假如我国也立法禁用塑料袋,并逐步在一些城市推广开去,我想,最终和塑料袋说再见,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要到那一天,需要多少年?(骆玉芳)
八成网民支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2008年0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日消息(任晶惠)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从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本网社会频道随后推出了在线调查,从10日晚20点截至11日上午10点,共有3846名网友参与了网上调查,其中83.25%的网友支持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网民赞成“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支持率高达83.25%;57.66%的网民坚信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能对环境污染起到改善作用;同时也有过半数的网民对“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举措能否顺利实施表示担心,86.88%的网民认为这项措施实施起来会有难度,其中52.39%的网民认为有点难度,而34.49的网民则认为实施难度很大;67.80%的网民把“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面临的困难归结为替代品不充足,配套措施不到位。
网民们也对如何促使“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顺利实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55.55%的网民认为政府应该提供补贴,在商场、超市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免费提供环保袋;22.36%的网民则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保障“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顺利实施;22.09%的网民提出应该对不执行规定的商家、单位或个人采取较为严厉的处罚。
本调查仍在继续中,欢迎您的参与,让我们一起为改善环境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且慢为有偿使用塑料袋鼓掌
2008年01月11日 来源:东方早报
从今年6月1日起,超市等将被禁止提供免费的塑料购物袋。消息传出,引来一片叫好。在一个门户网站上,笔者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外国媒体高度评价中国禁用塑料袋。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媒体的提升宣传能力——仅仅是禁止免费提供,怎么变成禁用了?
禁止免费提供与禁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商店、超市提供,但需要消费者掏钱;后者,商店、超市不准提供,消费者想出钱购买也不行。无论从执法操作性和执法效果上看,前者都无法与后者相比——商家给消费者提供塑料袋,收不收费,一般很难查,消费者往往不会检举,只有靠执法人员卧底或竞争者揭发,而且,给几个塑料袋、收一个的钱等等做法就更隐蔽。几年前,一些地方就有规定,要求超市不能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袋,但是,规定后来只有在一些比较自觉、有环保意识的超市执行,而另外一些超市,则把提供免费塑料袋作为吸引顾客的一种竞争手段。对于超市的管理尚且如此困难,对于路边商店、大众菜场的管理,就更不容易了。
花钱购买塑料袋,就能遏止对塑料袋的使用,也高估了消费者对塑料袋价格的集体敏感。1毛钱一个塑料袋,对于老婆婆和阿姨们,还是有点心痛的,她们可能因为这1毛钱,而换用家庭布袋或者菜篮——也有可能从一些不要钱的摊点多要几个塑料袋拿到有偿消费塑料袋的商店购物——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和男消费者来说,可能就不在乎1毛钱了,要知道,抽一支烟就能买上十几个塑料袋。
从规定制订者角度看,在商店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同时,加强针对白色污染的环保宣传,将起到积极的效果,这同样高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只要想想,过去至少10年时间中,关于白色污染的宣传一直没有停过,但哪个街道上不是随处可见丢弃的各种类型的塑料袋?
笔者认为,禁止提供塑料袋,应该提供环保袋。一方面,环保袋用的是再生材料,老百姓使用方便,不会造成污染和浪费,又促进了循环产业发展。不少见识过日本的礼品、食品的人,都会感慨,其包装精美,以及“过度包装”,一个小点心,包了又包,可是,没有人指责这是浪费,这不环保,因为其所用材料都是环保的。另一方面,统一禁止塑料袋,改为环保袋,执法更具操作性。(熊丙奇)
塑料袋全球“失宠”环保包装成风尚
2007年12月05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开始对塑料袋说“不”
一项禁止超市提供塑料袋的法律11月20日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市正式生效,这使得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该市这一环保新举措也得到其他美国城市甚至州的效仿,不少地方议会都在酝酿相关立法。
旧金山市议会于今年3月27日通过法案,要求大型超市等零售场所禁用塑料袋,并规定各大超市要在六个月内全部撤掉现在使用的塑料袋,连锁药店等则有一年的过渡期。
规定期限过后,超市若再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就属于违法行为。违法的商家将被处以罚款。塑料袋将被纸袋、布袋和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的购物袋所取代。
据旧金山市环保部门统计,该市每年用掉的塑料袋达1.81亿个。旧金山市政府环境部门商业回收协调官员杰克·梅西说:“人们已经习惯得到免费的购物袋,总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但事实上,这笔花费着实不菲。这些塑料袋被丢弃在街道上,阻塞下水管道,危害城市动植物,甚至还会堵塞废物处理设备。”
在素以环保闻名的加利福尼亚州,除旧金山外,奥克兰市议会也通过了一项类似法案,将于明年初生效。今年7月,加州曾要求全州范围内的大型零售店回收自己散发出去的塑料袋,并鼓励对这些塑料袋循环再利用。
在东部的新泽西州,一项“塑料袋法案”于11月19日提交至州议会讨论。法案建议,新泽西州所有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约合0.093平方米)的超市以及零售店铺,三年内必须逐步淘汰塑料袋。如果这一法案获得通过,新泽西将成为美国第一个淘汰塑料袋的州。
购物之都纽约市的议会正在讨论一项回收塑料袋的法案。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市议会则希望通过相对温和一些的措施,鼓励居民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 记者:张忠霞
韩商家以大局为重 购物袋收费唤醒环保意识
在韩国超市和百货商场购物,无论消费者买了多少商品,结账时购物袋都需要自掏腰包。虽然每个购物袋的价格并不贵,却起到提醒消费者尽量少用一次性购物袋的作用,对于培养韩国人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韩国经济腾飞和国民收入迅速提高,韩国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用完就扔的一次性产品随处可见,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为扭转这一局面,韩国政府从1999年2月22日起实行《节约资源与促进资源再利用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求全国各大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而改为收费制。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
根据韩国政府统计,该措施在短期内收效明显。在新法规推行一个月后,韩国全国一次性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七成以上。但新法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由于政府未对购物袋收费制订标准,因此在实行新法规最初阶段,出现了各大商场和超市对购物袋定价不一,消费者误解购物袋收费目的、反对收费的情况。购物袋收费制度仅限制了部分消费者无节制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并未能实现唤醒全民节约资源、提倡环保意识的初衷。
为改变这一尴尬局面,韩国40多家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集团于2002年5月共同发表了《自律实践宣言》,决定将塑料购物袋单价统一为50韩元(1美元约合921韩元),一次性纸质购物袋单价统一为100韩元。商场营业员有义务在消费者结账时询问消费者是否需购买购物袋,而消费者日后可携带这些购物袋去商场按原价兑回现金。
宣言发表后,消费者开始重新认识和理解购物袋收费意义,并开始积极配合这一措施。根据韩国环境部统计,在宣言发表六个月后,韩国塑料袋使用量再一次明显下降,携带购物袋前去商场和超市购物的顾客增加了七个百分点。实行购物袋赎回制度后,去商场用购物袋兑取现金的顾客只占购买者总数的17%。而通过购物袋收取的费用如何使用,成为各大商场和超市考虑的问题。最后,韩国主要商场和超市达成共识:把这笔经费集中起来,主要用于向顾客免费赠送非一次性购物袋,或用于捐助环保社团、为环卫工人子女提供奖学金等。这种做法,在韩国社会得到普遍好评,使韩国消费者对购物袋收费的环保意义有了普遍认同。
为方便顾客,韩国超市通常将商品包装用纸箱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供他们装运所购物品。顾客回家后,可将用过的纸箱放到居民区内指定地点回收,这样做既满足了顾客免费装运物品的需要,又实现了废物有效循环利用,颇受欢迎。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韩国尽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购物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且推广到其他行业。 记者:李拯宇 干玉兰
法国环保宣传得力 公众支持包装塑料袋改革
有人说法国人最不好管理,因为他们动辄罢工、游行。如果说在法国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一番斗争的话,包装塑料袋在法国超市逐渐消失却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和障碍,反而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这归功于法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长期以来“润物细无声”的宣传。
记者10年前在巴黎时见到的是,除极个别廉价超市外,法国超市几乎都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其样式跟国内普遍使用的塑料袋大同小异。不过,当时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包装塑料袋上各式各样的环保宣传。以法国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的包装塑料袋为例,塑料袋一侧醒目地印着一个大灯泡,下方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把它放进垃圾箱得到回收后,它可为一只60瓦的灯泡提供10分钟照明所需能源。在包装袋另一侧写着:在我们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回到家,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把它放到垃圾箱里,让它转化成其他能源。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对公众影响巨大。记者曾采访过一些法国家庭,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未成年子女,都把节约塑料袋当成一种美德,许多家庭反复使用免费塑料袋,但由于这些被称为“一次性”的免费塑料袋不够结实,尽管公众愿多次使用,可使用二三次也就报废了。
正因为如此,三四年前,法国许多大型超市纷纷顺应环保需要和公众需求,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耐用包装塑料袋,并同时停止提供传统“一次性”塑料袋。消费者只需在购物时一次性支付耐用包装塑料袋的费用,约为15欧分(约合1.5元人民币),此后,当包装袋损坏需更换时,超市都为消费者免费以旧换新。与以前的包装袋相比,这类耐用包装袋既大又结实,如果使用时在意些,连续使用几十次不成问题。
如今,在法国超市里已几乎看不到免费塑料袋的踪影,仅有一些个体商贩和小超市还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但这些塑料袋大多比从前的结实耐用,而且几乎都是由可焚烧的塑料制成。
法国专家强调指出,尽管与以前相比,包装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已明显减少,但它们体积大、重量轻,加大了焚烧处理的难度。因此,还必须大力开发可生物降解等更加环保的塑料袋;继续推广免费为顾客以旧换新提供耐用塑料袋的环保便民方法;鼓励公众自备用结实材料制成的包装袋。
过去,法国消费者衡量超市档次的一个标准是提供不提供免费塑料袋。而今,是否提供耐用塑料袋并免费更换成为他们评判一个超市是否具有环保意识的尺度。公众认识上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得益于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宣传,公众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人人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记者:卢苏燕
环保购物袋大众化步履维艰
环保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出问题,随着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倡导绿色消费已成趋势。
包括商家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环保上动了不少脑筋,环保购物袋的推行便是其中之一。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都曾推行过环保购物袋。杭州家乐福公关部的赵经理告诉记者,北京家乐福超市为推行环保理念曾专为消费者开通环保袋购物的绿色通道,以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购物袋。在杭州沃尔玛东新店,为鼓励使用环保购物袋也曾推出环保袋购物有奖活动,只要顾客用环保购物袋购物,购物累积到一定次数,就能换得小礼品。而麦德龙推行的决心更大,一开始进驻中国麦德龙就明确表示,顾客需要自带购物袋或购买环保购物袋。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倡导下,杭州的一些菜市场也开始推广环保购物袋,据了解,这种环保袋是一种用玉米粉制成的可降解的塑料袋,可减少对食品的污染。
尽管环保购物袋在各个层面的市场中都有所现身,但据记者了解,基于种种原因,环保购物袋至今仍未摆脱不被公众接受的困境,相比之下,塑料袋仍是市场上当仁不让的主角。
一方面,政府在菜市场和超市等塑料袋使用密集区加大了推广环保购物袋的力度;另一方面,为普及使用环保购物袋商家也做出了很大努力。据杭州家乐福公关部的赵经理介绍,他们的环保购物袋成本价加运费大概要2.9元左右一个,但他们实际卖出的价格却只有2元钱。尽管做了很多工作,环保购物袋的推广仍旧停滞不前。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环保购物袋在一些超市已经销声匿迹。家乐福前台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在刚刚推行环保购物袋时,最多一天能卖出30个左右。有很多人买环保袋不是冲着环保来的,而是看重了环保袋的耐重性,如今则少有人问津。
环保购物袋推广如此不尽如人意,原因到底出在哪?价格高、使用不便和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是环保购物袋推广困难的三大主因。
在价格方面,环保购物袋多为无纺布质地,生产这种袋子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商家来说,不可能免费为顾客提供。即使在成本价出售的情况下,其价格也高于普通塑料袋。
除去价格因素,环保购物袋也没有塑料袋使用起来“便捷”。塑料袋的方便主要体现在“一次性使用”上,它可以装卫生或不卫生的物品,用完了可随意丢弃,加之免费使用,不必担心丢了可惜。比较而言,环保购物袋则没有了塑料袋的“方便”,环保购物袋需要重复使用,不能像塑料袋那样随意乱丢,顾客每次去购物时都要记着携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众环保意识的欠缺。尽管政府与商家都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宣传力度仍显单薄。 记者:何燕
新闻背景:塑料袋危害巨大 限制使用势在必行
2008年01月09日 来源:新华网
国务院办公厅:6月起全国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江国成)人们日常购物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禁止或限用塑料袋。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
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 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都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对于每个人的每一天而言,塑料袋的环境危害几乎是个可忽略不计的问题。然而在塑料袋诞生百余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却发现,塑料袋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环保大问题。
去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塑料袋法案。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等零售商只能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在洛杉矶等城市,政府开始发起塑料袋回收活动,动员人们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并将用过的塑料袋放入专门的回收桶。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一些地方也已出台禁用塑料购物袋或有偿使用的规定。
非洲的坦桑尼亚、卢旺达、肯尼亚、乌干达也陆续禁止、限用塑料袋。
新加坡从去年4月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周三,新加坡206家超市开展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的活动。韩国和日本鼓励商家与消费者多使用可回收的纸袋等,尽量少用塑料袋。
我国台湾地区也已禁止塑料袋。有“香格里拉”之称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从2001年起禁用塑料购物袋,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个禁用塑料购物袋的地区。
广州 汉语培训 汉风HSK汉语培训中心 电话: 020-86006099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