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密集暴发之后 如何重回水净河清?
2007年07月05日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网友拍摄的无锡太湖蓝藻爆发
7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次修订强化了违法排污者的民事责任和治理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何治理水污染再度引发公众的关注——
7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次修订强化了违法排污者的民事责任和治理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媒体连日有报道,如何治理水污染再度引发公众的关注。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
令人触目惊心的水污染(资料图片)
有专家指出,我国现在进入水污染高度暴发期,原因是我们向大自然排放了太多的污染物,水体消纳不了,水污染由是而生。“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是一家环保组织,中心主任马军是《中国水危机》的作者,他认为,水污染治理,考验着政府的决心与智慧。
零散型小污染源需重视
记者这两年在全国采访了许多水污染治理设施。一个使人忧虑的现象是:小的、零散型的污染源有可能成为“污染新主流”。大型的污染源由于受到国家环保总局、各地环保局的严格监督和催促,治污设施上马得较快。而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正好卡在“淘汰生死线”的企业,对污染的治理问题却一直在迟疑和观望。这时候,需要政府的策略。
“中国水污染地图”
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说:“造纸厂购置治污设施,一吨纸的成本要多花150元左右;如果不购置治污设施,一个日产百吨的小型造纸厂日均降低成本15000元。我们去处罚一次,最多罚款10万元,他们10天不到就挣回来了。因此,如果政府部门不以总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产业调整,不对小企业实施关闭,高污染、高能耗的小企业不可能有治污的积极性。‘关小上大’,也有利于提升当地的企业竞争力。”
除了“关小上大”,还有一个针对零散排放的办法,就是把小企业集中起来联片治污。浙江温州作坊式的小电镀厂关了又开开了又关,一直无法根治,当地政府于是想出了建设集中式工业园区的办法,要求所有的小电镀企业都进园区,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厂。温州市环保局长叶钢炼说:“有些企业担心进园区后管理上要求严格费
用也高,会降低竞争力。但我们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应当包括治污成本,只要分摊合理,消费者是会认同的。”
公众应成污染监督力量
有许多企业老是趁天黑、下雨、节假日进行偷排,这些情况下,社会的监督非常重要。全国环保系统都设有“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但在许多地方,举报电话的效果并不理想。四川乐山市副市长黄若建认为,很多举报者害怕受被举报方打击报复,因此积极性不高。乐山市为此设计了“匿名有奖举报管理办法”:12369会给不愿意透露真实身份的举报者一个“序列号”,依靠这个序列号举报者可以获得举报相应的奖励,最高时能达到10000元。“我们盼望出现举报专业户。有了这些积极的眼睛帮助巡查和监护,人人都成为环保监察员,环境保护的力量就加强了。”
图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有多大 新华社发
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2006年开发出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它们随时收集政府部门和媒体公布出来的污染企业信息,将其一一标注在地图上,向所有的公众开放。同时,它们还鼓励志愿者用全球定位系统对污染企业进行定位,拍照片、写实况,这些内容整理出来以后,“污染地图”都可以采用。
“污染地图”开放之后,许多企业坐不住了,找上门来要求撤掉他们的污染信息。中心主任马军说:“我们对企业要求改善公众形象的目的很理解,但是,要我们撤下来,它们必须有理由。比如,必须由当地的环保部门出具污染治理已经达标的报告,最好是由当地的民间环保组织代表公众作为第三方监督力量出这个报告。只要企业能够持有这样的公信力高的报告,我们当然会把企业的改良成果报告出来。因为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不是不支持企业,而是督促企业做得更加可持续和合理。同时,我们也向社会发出呼吁,不购买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多购买环保做得好的企业的产品。”据了解,“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正在积极开发“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方法也与“水污染地图”类似。
探索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
据了解,我国的河流不是按照全流域来进行管理,而是按照政区图,“分配”到各个省市区。这就给大型的江河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2006年,七大水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26%。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就达7个。十多年来国家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潘岳说,国家环保总局希望能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
首先是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不顾区域、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底线,盲目追求GDP增长,甚至牺牲国家利益和公众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由此可见,政绩观的改变单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那就是官员环保考核问责机制。环保总局将强烈建议监察等部门继续加大加重对区域流域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
其次是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目前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呈现“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局面,直接导致“责权利”的不统一。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也没有建立,上游地区不仅缺乏治污积极性,甚至通过流域的过度开发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流域整体性组织环保、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监测和执法已经迫在眉睫。
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同样重要。鉴于缺少足够的监察力量是企业非法排污“一查就关、一走就开”屡禁不止的主因之一,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环保总局对责令停产整顿的污染企业将定期进行督察,对于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是否兑现环保承诺进行抽查评估。建立有效的环保后督察制度需要一支强大的环境监察力量,需要国家对环保执法评估机制的更大投入,也需要动员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作为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最有动力去监督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是否履行了环境义务。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为公众监督提供平台。
同时有必要考虑建立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结合行政与市场的力量来遏制污染恶化趋势。环保总局将和银监会在近期出台绿色信贷政策,未执行环评审批和验收的项目,未按环保审批要求落实环保措施而被环保部门查处的企业将不能得到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以此为开端,环保总局将联合更多部门在近年内研究出台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财税等一系列新政策。
水污染攻坚战:我们能做点什么?
2007年07月09日 来源:燕赵都市报
生活方式看似非常个人化,但对于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其实是具有重要决定性作用的,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具体生活方式,最终可以“聚沙成塔”地形成巨大的环境影响力,更在于,从根本上说,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比如生产、流通,追根溯源其实都是围绕一定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之于环境的方式,最终 都可以在后者身上得到某种反映。
7月7日,江苏省在无锡召开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对彻底治理太湖进行全面部署。会议动员全省上下特别是苏南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全面打好太湖水环境整治攻坚战。会议强调:要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整治太湖污染,铁腕治污,必须态度更坚决,行动更有力,标准更严格。一些成为污染源的工厂必须关闭,一些高污染的产业必须淘汰,一些富营养化的养殖必须压缩。(《扬子晚报》7月8日)
在经历太湖蓝藻事件、江苏沭阳县20万人断水等水污染事件之后,江苏省能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向水污染宣战,宣言“铁腕治污”、打一场“水环境整治攻坚战”,其全面治理水污染的决心无疑令人钦佩,而治理的前景也让人充满期待。
但必须看到的是,当前我国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绝非仅仅体现在江苏、在太湖,而是一个全局性、几乎全国所有地域均面临的问题。这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最近警告的:“我国水污染已经逼近危险临界点”———目前7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有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七大江河的大小支流几乎全部坏死!80%的湖泊的水也全部坏死……“如果不有效地治理水污染,我们恐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就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和谐问题”。
因此,针对水环境整治的攻坚战,不应该只是江苏一省之事,需要全省动员,更须全国动员、全民行动。既然是全民行动,那么,除了环保执法体制、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等这些宏大叙事外,我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便是: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在这场水污染攻坚战中,能具体参与并贡献点什么?
我想,在这方面,应该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一言以蔽之的话,那就是,从日常行为的细微处着手,改进乃至改变我们对环境不友好、无助于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无疑,生活方式看似非常个人化,但对于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其实是具有重要决定性作用的,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具体生活方式,最终可以“聚沙成塔”地形成巨大的环境影响力,更在于,从根本上说,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比如生产、流通,追根溯源其实都是围绕一定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之于环境的方式,最终都可以在后者身上得到某种反映。比如,人们过于追求眼前安逸享受和一次性方便的生活方式,之于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生产,就不无直接的因果联系。
以水污染为例,今天我们热衷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纸巾、餐具的生活方式,就都与水污染的恶化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相关生产的膨胀,而众所周知,这些产品的生产,如化工、造纸、木材,均属于高耗水、高排放的行业;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大量使用并迅速被废弃、垃圾化,又带来严重的回收难题,并对水环境的洁净构成了直接危害。此外,无节制使用洗衣粉等洗涤剂的生活方式,同样起着双重恶化水环境的作用———不仅直接大量制造着生活污水,而且这些产品的生产又是耗水、污水的。
所以,要问我们能对水污染治理做点什么,无非也就是,尽量克制我们过于贪图安逸享受和方便的欲望,以减少这种其实缺乏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少用一点(乃至不用)像一次性塑料方便袋、纸巾、餐具这样的产品,少用或者至少不用含磷洗衣粉等洗涤用品,避免对生活用水的无谓浪费,等等。
必须认识到这样一点:生活固然不能没有欲望,但如果欲望得不到必要的节制,任其无限膨胀泛滥,以至冲决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极限,那么,我们面临的将只能是自身的毁灭。(张贵峰)
中国公布“铁腕”措施 誓言治好湖泊污染
2007年07月12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7月12日电(记者 吴晶晶 蔡敏)中国国家环保总局12日在合肥召开的一次专门会议上高调公布一系列新措施,发誓要使用“铁腕”手段去治理重点湖泊的水污染问题,以缓解公众正在日益上升的担忧生态安全的情绪。
随着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相继暴发严重蓝藻污染并威胁到居民饮水安全,中国环保部门受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巨大压力。太湖、巢湖、滇池曾花费巨额污染治理经费,但收效甚微。
太湖最近暴发的一次大规模蓝藻污染曾致使无锡数百万居民供水中断。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担心,严重的环境问题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
周生贤在合肥召开的2007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宣布了治理太湖、巢湖、滇池的一系列新措施。
根据周生贤提供的信息,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包括环境准入标准、工程治污标准、排污收费标准,并一律停止审批和建设排放含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新建项目。
太湖流域将依照发达国家对工业企业排放的要求,制定新的标准;巢湖和滇池流域也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工业企业氮、磷排放标准,对2008年6月底前达不到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区域限批”的范围,包括: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地区;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地区,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
中国将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污染直排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一律停产停建;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基层政府出台的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一律取消;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还将严格控制湖泊围网养殖规模,推广湖泊自然放养,所有湖泊现有围网养殖面积一律不得再扩大,并在三年内逐步降到科学合理的水平。太湖、巢湖、滇池流域要于2008年底前全面取消湖泊围网养殖,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范围内禁止鱼塘养鱼。
另外,所有重点湖泊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范围内,禁止从事种植蔬菜、花卉等施用化肥强度大的农业活动;划定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工业污染源管理方式实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太湖流域2008年6月底前不能达标排放的要予以关闭。
中国湖泊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盲目围垦,过度利用水资源,湖泊面积不断减少甚至消亡。全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最近50年已减少约1000个内陆湖泊。
2006年,中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至III类、IV至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
国家环保总局近期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及重点湖泊进行了专项检查,11个省区的126个工业园区,87.3%存在着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环境违法问题。
广州 汉语培训 汉风HSK汉语培训中心 电话: 020-86006099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