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自1978年迄今,沧海桑田30年。而真正的变化,在民间。正应了一句黄梅戏唱词: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

  要全面反映这30年的历史,颇不容易。《民间记忆1978—2008》,书名一目了然———着眼于这30年的民间记忆。

  自1978年到2008年,循着年代的脉络,一年一个章节,渐次展开。没有写成简单的编年史或大事记,只选取了留存在记忆深处、着实拨动过人心的那些民间事件。

  这是一部以普通人记录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历史嬗变的书。本书选取了平常百姓记忆深处的一些经历,披露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于民间的种种匪夷所思、颇费捉摸、令人不可思议的悠悠往事,娓娓道来的是释放,是开放,是解放。

  作者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从春节联欢晚会、高考试题到《少林寺》,关注这30年的歌曲、民谣、小说、影视、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作者更关注民间视野中呈现出的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事件:邓小平、胡耀邦支持报道三张弃权票、邓颖超支持安乐死讨论、青年人发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呐喊、江淮洪水后中国的第一次呼吁国际援助、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心理疏导”被写进十七大报告、北京市教委不再要求中小学生“敢于斗争”……

  内容庞杂,形散,神却不散,只为说明一个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个人权利越来越得到彰显,社会越来越进步宽容。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些陪伴过我们的当年的热点,正离我们远去,却令人难以忘却,也无法忘却。

 

春天的故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习惯用语。在短暂的28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其四大支柱产业。此外,作为中国主要的外贸口岸,深圳进出口总额连续10多年位居大中城市第一。2007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0628美元,成为内地首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

 

 

Baidu

 

 

返回目录    >>相关阅读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