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
外国高考借鉴:世界抛弃“一考定终生”
金羊网 2007-06-07
刘虹 实习生 吴海兰 袁小鹭
“这是一年一度决定人命运的大型活动,比死刑更残酷,只有少数人能在考后成为贵族,大多数人都将沦为被害者……”
今天是中国人的“大日子”——高考鸣锣开战,一切为了高考。但别误会,上面这句话可不是在说我们的高考,这是韩国媒体对本国高考的尖锐评论。
原来国外高考也有和我们相似的一面。纵观世界各国高考,有的宽松,有的激烈,有的另类……但是各国高考也有一致的改革方向,那便是废弃“一考定终生”,给考生更多机会。
增加考试机会
亚洲国家的孩子们在升学这个问题上,似乎生来就比欧美国家的孩子要多吃些苦。很长时期,我们的“左邻右舍”——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高考都如同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
然而这一格局正在改变。日本已实行了两次考试制度,第一考考基础,旨在取得资格,第二考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虽然名校的竞争仍然激烈,但是随着面试、平时成绩评分等评价细节的加入,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正逐步下降。韩国也在循此路渐推改革,从明年起高考成绩只分为五个等级,同时参考日常成绩综合评分,临场发挥失常、一分落选这类的“惨剧”将不会再发生。
而在欧美,考试早已不再是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高校对学生的录取多综合考虑大考成绩和平时成绩。美国一年七次“高考”,学生从高一就可以不停地考,选最满意的一次成绩申读大学。澳大利亚早在十年前就取消了类似高考的会考制度。
考核更加人性化
不少国家在高考中引入“复试”机制,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考生在同一考期有多次类似“补考”“重试”的机会,以补救考生某次临场失误,考出其真实水平。
此外,高考赋予考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利,使考生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或需要选择应考科目、应考场次、考试方式,或选做不同层次的试卷,从而有助于考生缓解考试焦虑,发挥自身优势。比如英国通过“课程作业”评定项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日本允许高校自行组织单独考试,进一步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德国除中学毕业考试以外,增加对学生的学习性向测试,等等。
而我国高校招生也有向此方向改进的起步,但目前仅局限于少数名校的自主招生中,而补报志愿、补充录取也给各种层次考生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让更多人走入校门
几年前,大龄考生一度是媒体在考场内外热追的对象。因为对高考年龄限制的放开,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高校向大众敞开大门、令更多人一圆求学梦的开始。但是几年之后,大龄考生的身影越来越少见。原因之一在于,社会人员完全不具备与训练有素的应届考生竞争的实力。大学校门敞开,但门槛依然高企。
在国外高校不断扩大高考应考机会,原则上将其给予所有愿意应考的人员。美、英、法、德等国通过各有千秋的改革,现已使高考机会可以惠及全体中学生,甚至全体公民。美国的高校约三分之一是二年制社区学院或初级大学,这些学校没有入学考试,只凭高中毕业文凭即可入学。法国高校以“宽进严出”闻名,真正可以说做到“有教无类”。而俄罗斯延续前苏联重视教育的传统,35岁以下的公民都可申读报考大学。
欧美国家,选择多样化
金羊网 2007-06-07
美国:可以考到满意为止
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约有50%~60%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四年制大学多数采用SAT考试成绩入学。有些名牌大学还要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还需要部分相关的中学学业成绩和某些特殊专业要求。
SAT考试分为两部分,一是综合部分,包括语文和数学两部分
,称为SATI;二是单科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称为SATII。SAT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SAT考试每年举办七次,参加的次数不限,以成绩最高的一次为准。也就是说,从进入高中起,学生就可以开始“高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英国:延续课程教育决定专业
初中毕业后,英国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的学生,则还必须继续在中学学习两年预科,专门为进入大学的高考作准备。
高中一年级的考试称为AS,二年级的考试称为A-Level,即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考试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化学、经济等课程,选修课有古英语、音乐、历史、地理等,学生选修的课目也要考试。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进行深造。
大部分英国学生都是用两年的时间修完这种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A-level成绩填报大学申请,而各校各专业录取的标准则不尽相同。
法国:通过会考即可上大学
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BAC)。
法国大学实行"宽进严出",原则上说,所有通过高中会考的高中生,即获得BAC的人,均可申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及技术学院等除外。
俄罗斯:高考分加毕业平均分得出总分
前苏联实行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并以立法形式规定报考全日制脱产高校必须在35周岁以下,婚否不限,报考不脱产大学的函授、成人、夜大则无年龄限制,但必须有高中学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继承了这一教育规定,只是私立自费大学的出现,入学的条件更加宽容,其中包括在学可以结婚甚至生育。录取办法主要分免试、部分免试和竞争性考试三种。然后,根据高考分加中学毕业各科平均分而得出的总分数,进行择优录取。
澳大利亚:十年前取消会考制度
澳大利亚首都区10年前取消了会考制度(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改为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生录取的标准。
亚洲高考,同样不轻松
金羊网 2007-06-07
韩国:高考影响事业婚姻
每年11月16日,整个韩国都围着高考转:上班时间推后一小时避免交通拥堵,加开地铁列车和公共汽车随时待命,防止噪音航班、火车、重型卡车暂时停运,交警骑摩托搭载赶不及的考生,高一高二的学生们举标语、喊口号为考生加油打气……
这一天,考生要考完国语、数学、英语、文理选科4门科目,之后还要经过大学的层层面试才能被录取。
其实韩国大学的招生计划远高于考生人数,但竞争激烈原因在于:人人都想挤入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名校。因为这几所名校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部门占据要职,进了名校就意味着拥有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已成功了一半”。而且在很多韩国家长心中,考上名校不但关乎孩子的前途,甚至还影响婚姻,从名牌大学毕业,才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高考如今在韩国已形成一个产业,各私立补习学校生意兴隆。学生们放学后往往直奔补习班学习到深夜。高考巨大的压力使许多韩国年轻人不堪重负,近年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韩国政府也正酝酿高考改革。
日本:“考试地狱”逐步宽松
日本有“考试地狱”之称,每年的1月份进行全国统一考试,从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学生可根据第一次考试成绩参加各校符合自己志愿的考试,其他没有参加统一考试的私立大学均自行招生。
日本的大学虽然很多,但能升入自己理想学校的不到30%,所以每年考生队伍中,往届落榜生、放弃考上学校重考理想大学的学生,都占有相当比例。日本的名牌大学相当难考,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考上了名牌大学无疑是鲤鱼跃龙门。
高考竞争的残酷程度随着近年日本高考改革的推进有所缓解。近年越来越多高校实行的AO招生方式,即通过面试、小论文、对平时情况的调查等方式,改变以往只见成绩不见人的选拔方式。
印度:拼脑力更拼体力
印度高考于每年4至6月间举行。这是印度一年中最热的季节,高温、停电使这场考试变成了脑力、体力和毅力的“马拉松”赛场。
对于大部分平民子弟而言,上大学深造是扭转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命运的良机契机。他们会非常慎重地对待两次考试:一次是10年级毕业会考,相当于中考;另一次是12年级毕业考试,相当于高考。与中国不同的是,这次考试只是上大学前的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考生还需要参加各类大学的入学考试,有的考生在整个考季会参加4~5场考试。近年来,计算机、工商管理专业十分热门,报考者趋之若鹜,加之政府还要照顾少数民族考生的录取比例,因此竞争异常激烈。
各国高考趣闻
金羊网 2007-06-07
英国:牛津剑桥出怪题
牛津和剑桥面试考官出的题目往往冷僻怪异,如:
“如果有人撞向灯柱,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法律系);
“如果恐惧是会给我们造成伤害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怕蜘蛛呢?”(古典文学系);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2+2=4的?”(哲学系);
“流浪歌
手那么能唱还流浪街头,他们是不是疯了?”(政治学系);
“为什么植物没有脑袋?”(兽医系);
“人类消失后,还会第二次出现吗?”(神学院);
“《圣经》上说,约瑟夫首次执行了‘调节性库存储备',同样的情形,为什么他今天就不能做?”(经济学系)
法国:任何专业都要考哲学
法国高中三年,哲学是必修课。学生参加高考时,不论选哪个方向,都要考哲学。每年一高考,就会有几十道哲学作文题。“‘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这些题目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上。
日本:通知书妙趣横生
日本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措辞各异,可谓妙趣横生。如东京大学:合格;静冈大学:征服富士山峰;山形大学:冰树泛光;茶水女子大学:茶飘芳香;大阪大学文学系:白兔在吾妻山上跳舞。
别具一格的入学考试
金羊网 2007-07-14
亲历·纪实
《我在哈佛读中学》之①
赵一苇
2005年夏天,北京炎热干燥。疲倦地应付过中考,总算不容易地收获了个不错的结果,却又要走了。
即将随爸爸去美国波士顿读书的我,坐在飞机里,恍惚又紧张——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穿越太平洋。看着温柔的云彩绵延成海洋,看着北极冰川上闪耀着的光,我不由得对即将到来的陌生世界有了些微的紧张。美国的中学是什么样子?我能适应么?
初到波士顿,住在IrvingHouse。它离哈佛校园很近,是一家美国常见的BandB(Bed&Breakfast)旅馆。那里的房子周围和路的两边,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它们在路旁浓郁树荫的笼罩下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
一直惦念着如何上学的我,很快和爸爸妈妈出去寻找当地中学。我们正走着,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大片漂亮的草地,中间坐落着一座很漂亮的欧洲教堂式建筑。原来,那就是我的学校——哈佛所在城市Cambridge唯一的一所公立中学:The Cambridge Rindgeand LatinSchool。奇妙的是,这所中学坐落在哈佛的校园内。当然,哈佛校园并不像中国的大学一样有完整的院落,而是由散落在城市一些角落的学院(college)和主校区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整体。
进入学校后,我对校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从微笑着的阿姨手里接过来一叠申请表。表上生僻词汇很多,让我填起来很费力。好在老师并没有看那长长的文字,而是接过表后就立刻亲切地对我说:“马上是个入学测验,你稍微准备一下吧。”我立刻觉得很沮丧,开始头晕脑涨起来:好不容易摆脱了北京的考试,到这里却又要考试!
垂头丧气地跟着老师进了一个布置得很专业的办公室,老师随手从桌子上的杂物中抽了一叠装订好的复印件,和善地与我聊了起来。老师和蔼的笑让我不知不觉放松了心情。我用自己掌握的英语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并讲起我的家乡来。于是老师很有兴趣地问起我小时候常做的事情,我就谈起了幼年和小伙伴们去海边抓螃蟹的趣事。
谈话进行得很愉快,尽管我的英语表达结结巴巴,甚至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到“小桶”应当怎么说。但让我意外的是,老师在我卡壳的时候并没有沉下脸来,也没有不耐烦,而是很耐心地等着。她微笑的眼睛给了我很大勇气。聊天之后,老师又让我读了个英语阅读片段,解释了其中的一些较难的单词。老师听完我的回答后,用很夸张的语气说:“Execellent(很好)!”考试就结束了。
这别具一格的考试让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并为我能够做得不错而激动不已——原来我没有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我对于自己在新学校的学习增加了许多自信心。
七岁的时候,我从烟台搬到北京,也曾在东总布小学经历过一次转学考试。那时我做了好几个小时的试卷,老师们一脸严肃,爸爸妈妈等在考室外也很着急。虽然最后我考得还可以,破例从二年级跳到四年级,但那种紧张和疲乏却让我记忆犹新。
此次入美国中学的考试却很轻松有趣,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平常比较内向,但这次考试因为感觉对方并非老师,而是一个热情的朋友,因此并不紧张。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文章里有许多单词我当时都读错了,但老师并没有纠正。老师这善意的鼓励,让我在进入新中学的开始,消除了陌生和焦虑的情绪。正是这样的开始,让我适应了这个充满微笑、气氛轻松的学校,也让我很快在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对母语非美语的学生专门开设的课程)班级里名列前茅,并迅速转到本地班,在学习过程里拿到好几个Honor(美国给学期总评全A的学生的奖状)。The Cambridge Rindgeand Latin School是我人生一个崭新的开始……
哈佛主校区
作者与她的父亲在哈佛主校区中心草坪,但冬天地上都是积雪
广州 学汉语 广州 汉语培训 外国人学汉语汉风HSK汉语培训中心 电话: 020-86006099
返回目录 相关阅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