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日本,改革开放将会出现不同
2008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年12月13日,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本福冈会见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并讲话。这是温家宝与大家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2008年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也正达到高潮。今年也是邓小平访问日本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两者的时间一致绝非偶然,中国的发展与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与邻国日本更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30年来,中日两国关系因为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但不能否认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日本只用了7年,经济水平就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仅用25年,就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邓小平对日本由饿殍遍野、百废待兴的凋敝状态,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壮举,大为赞赏。
1978年10月,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为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访问日本,借此机会细致视察,探寻并思索日本实现经济奇迹的经验。邓小平说:“我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带回去”。
邓小平的日本之行被舆论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之旅。这次访问后,中国决定以日本为模式发展经济,敲定中国改革开放的百年大计。邓小平翻两番的设想,可能是受了日本倍增计划的启发。
1979年12月,大平正芳首相访华,全面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愿意在经济、教育、文化等广泛领域,提供物资和人力方面的资助。
30年前,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50美元,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接受日本政府500亿日元贷款(2.2亿美元)。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广泛用于中国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开发,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等领域。截止到2002年,日方派遣的专家超过12000人。2007年,日中贸易总额达2366亿美元,连续9年创新高,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国,两国人员往来达512万人次。
邓小平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去关西时,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快,真快!就像后边有鞭子赶着似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他还说,“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GDP跻身世界第四,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三,制造的173种商品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中国由被动的被日本支援转为推动日本经济复苏,中国因素成为日本经济由长期衰退、低迷出现转折,实现复苏的重要力量。
可以想见,没有日本,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会前行,但毫无疑问将会出现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但是历史选择了日本,邓小平选择了日本,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助推器之一,中国由此生机勃勃,至今受益匪浅。(王锦思)
谋划发展蓝图的一次考察——“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
载入福特公司历史的一次参观——“他个子不高,握手很有力”
开启中美合作大门的一次访问——“现在两国人民都在握手”
邓小平提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复出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