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的集体旅游现象
汤姆·卡特(美国) · 时间: 2007-01-29 · 来源:北京周报 2006年第41期 10月12日出版
“到底是什么迫使他们做出这么……错误的决定?”
一群外国游客坐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的一家青年旅舍附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正是由于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激增,他们原定的72峰之旅已经完全被打乱。
正如这些外国游客复述的一样, 庄重的国庆假期早已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马戏表演。在这场表演中,充斥着导游的扩音喇叭,旅行团的小旗子,和扎堆儿的游客。游客的数量难以统计,却偏偏都不切实际地想在同一时间看到同样的景色。
“旅游团实在是太多了,台阶那么窄,我们根本就爬不上去;他们(参加旅行团的游客)戴的帽子像花丛一样密密麻麻的,我们什么景色都看不见,全被帽子挡住了;鸟叫声就更听不见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噪音实在是太吵了。”外国游客们抱怨道。
殊不知这样的景象,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人们必须在数量少、间隔长的全国假期里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展开争夺战。
西方游客与他们曾经进行环球探险的祖先并无二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背包和一个方向正确的指引点来环游陌生的国度,同时也为自己能独立自主而感到骄傲。而几千年来,一直有着公有传统的中国人对旅游的理解却与西方人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就喜欢去那些大家都去的地方。”一位中国游客在被问及集体出游杂乱无章的原因时这样解释道,“游客不多就证明景区不怎么样,不值得玩儿。”
政府公布的官方信息可以从另一种角度解释中国旅游景点陷入混乱的原因。官方对游客游览时间和地点的预测表明,游客喜欢集中在法定长假出门,因此客流量总是在全国假期的旺季时激增,而不是分布在淡季,进行稳定的流动。
虽然这种季度性的政策会对数字惊人的经济报道有利(尽管新华社曾有消息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对已经实行了八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持否定态度),但却制造了大范围的混乱,阻碍了外国游客在中国进行深度游的脚步。
事实上,每年夏天都有大量的西方背包客被困在陕西省会西安市——兵马俑的故乡,无止境地等一张回北京的火车票。在焦急的等待过程中,他们往往已经错过了回国的班机。背包客们将这些不幸遭遇的矛头直指组织集体出游的旅行社,因为旅行社(经常提前跟火车站领导打好招呼)购买大量包厢票,连张硬座车票对自助旅行者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这种混乱的后果在那些去中国人间仙境游览的游客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当然,位于四川省的九寨沟国家公园是不能不提的。深秋时节,绿色的湖水波光粼粼,倒映出垂直耸立的深红色和金色松林。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自然而然使这片保护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游客在公园门口看到的却是一场吓人的“音乐会”——旅游大巴震耳欲聋的鸣笛声和冒着黑烟的排气管(造成九寨沟自然环境的毁灭)把景区的宁静打得粉碎;络绎不绝的游客戴着旅行社发的小红帽或小黄帽乱扔垃圾,一哄而上地紧跟导游;导游则是一边摇小旗,一边声嘶力竭地对着小喇叭喊出旅游注意事项。
一位四川当地的旅游业内人士在被问及集体旅游的社会影响和生态影响时直言不讳地说:“我(提供的旅游服务中)包交通工具、食宿和打折门票,属于一条龙服务。如果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旅行社,在中国旅游根本就不可能。”
在外国观察家眼里,这样的逻辑恰恰是中国传统的致命伤。大举入侵的旅游团对景点的秀丽风光和悠久历史一概不懂欣赏,只是走马观花、点到为止。游客们在人形石像前迅速拍照留念,然后冲回大巴,火速赶往下一个景点。
但对中国人来说,(空间的)阻塞和(时间的)紧迫都是一种文化——绝对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表现。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取代了游客的独立自主,经过处理的方便快捷甚至比身心愉快更为重要。
“只有在全国都放假的时候,我才能有空陪陪家人,去国内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一位来自北京的商人在去云南丽江古城——中国第三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的路上无奈地说。“跟团玩儿,什么都不用我操心。不用算计,不用担心,不用琢磨。”
注:来自美国的汤姆·卡特目前正在进行走遍所有省份的环中国自助游。
(翻译:陈姌)
广州 汉语培训 汉风HSK汉语培训中心 电话: 020-86006099
返回目录 相关阅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