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旗帜和试验田
1979年,刚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的中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出口特区,后来,出口特区被改名为内涵更加丰富的“经济特区”;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震惊了世界,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中国人对于特区的温暖记忆。
1981年底,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矗立起这样一幅巨型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时有人称它是“冲破思想禁锢的又一声春雷”。
作为改革开放的全新探索,经济特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为新中国创造了无数的“第一”,1983年,深圳发行了新中国最早的一张股票"深宝安",当时,就连这张股票的设计者骆文冠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股票"这个词。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已经超过了700家,深圳特区的企业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前不久,总部设在深圳的招商银行斥资193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53%的股权。实施这一并购的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企业投资的银行,只有短短21年的历史。
作为“体制外推动金融改革的试点”,招商银行凭借着新的机制,总资产从最初的1亿人民币快速增长到了1万5千亿,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深圳速度"。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长三角”、“珠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相继建立。
在天津滨海新区,空中客车飞机总装生产线也在前不久正式开工,每年将有40多架先进的空客320飞机从这里飞向世界。
这个航空产业集群的形成,将使滨海新区成为全球第四个大型先进客机的生产基地。
和天津滨海新区一样,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集聚产业的重要平台。5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了中国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了全国15%的进出口总额,吸收了23%的外商投资。28年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2007年,珠海的工业总产值是1980年的1370.5倍;2007年,海南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是20年前的36倍;上海浦东新区2007年GDP达2750亿,是1990年全上海的3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特区从一种形式发展到多种形式、从沿海发展到内陆,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先导地区。特区在探索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已经推广到全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